• 激發活力 高新區引領科技服務業新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05





      今年4月以來,《“十三五”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及《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對相關政策進行解讀時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將重點開展科技資源精準服務技術、網絡化檢測終端裝備、虛擬孵化精準需求匹配與智能推送技術、知識產權數據挖掘與深度加工技術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制定相關科技服務業業務標準,建設科技咨詢公共服務平臺、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等科技服務業平臺,實施技術轉移服務應用示范、創業孵化綜合服務平臺應用示范、知識產權服務應用示范等,加強科技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培育和壯大科技服務市場主體。
     
      “發展科技服務業需要立足市場,而有著足夠的市場容量和產業基礎優勢的國家高新區,是培育和發展科技服務業的有利陣地。此外,伴隨著科技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各個領域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國家高新區有望帶動科技服務業供給方式的改變。”中關村科技服務業產業聯盟理事長賴曉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家高新區是科技服務主陣地
     
      科技服務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關鍵一環。
     
      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家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和財稅優惠政策作出較大調整,科技服務業的市場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而作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要基地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國家高新區無論是從規模還是從數量上都取得了飛速發展,并日漸成為發展科技服務業的主陣地。
     
      《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6)》顯示,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40%以上的企業研發投入、企業研發人員和高新技術企業。與此同時,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持續演化激發著國家高新區的創業活力,創業“新四軍”日益成為創業主群體,創新創業逐漸成為國家高新區的價值導向和本質特征。2015年以來,國家高新區加快建設和培育了一批眾創空間,新型創業載體蓬勃有序發展,集“研發、孵化、服務和投資”功能于一體的新型研發組織持續涌現,各類創新服務機構數量持續增長,創投機構當年對企業的風險投資總額增長近一倍。
     
      為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服務業集群,科技部先后開展了兩批科技服務業行業和區域試點工作。其中,產業發展基礎好、科技服務資源較為豐富、具有領先發展優勢、科技服務需求潛力大、模式創新活躍的國家高新區成為開展科技服務業的區域試點。自2015年以來,先后有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天津、青島、成都等兩批共65家國家高新區獲批成為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各試點單位積極探索新路徑和新模式,通過建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匯聚科技服務資源等方式,不斷培育新業態。
     
      區域試點建設成績顯著
     
      科技服務業是中關村最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今年1-4月,中關村科技服務業總收入1873.8億元,同比增長6.6%;新增科技型企業8818家,同比增長89.6%,累計44萬家。中關村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長迅猛,今年1-5月,中關村新設立科技型企業11093戶,同比增長84.7%,占北京市新設立科技型企業總量的35.15%,日均新設立科技型企業73家。
     
      中關村示范區歷來十分重視通過發展科技服務業來提升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特別是2011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科技部四部委與北京市共同在中關村設立現代服務業試點,將科技服務業作為試點領域,大力推動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并取得了較大成效。
     
      在研發服務方面,中關村聚集了30多所國家重點高校和100多家國家骨干科研院所、60多家國家重點實驗室、60多家國家工程中心、80多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以及近兩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勢頭強勁,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今年1-5月,中關村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575.3億元,同比增長13.4%,北汽福田、三快在線、搜狗等82家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超億元。
     
      在創業孵化方面,全國“雙創”策源地的中關村創業大街,以創新創業需求為導向,基于“創業投融資+創業展示”兩大核心功能,以及“創業交流+創業會客廳+創業媒體+專業孵化+創業培訓”五大重點功能,不斷探索創新創業服務創新,經歷了業態調整—機構集聚—產業與全球創新的持續升級階段,積極建設全球創新創業高地,成為全國“雙創”事業發展的風向標。
     
      3年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及入駐機構累計孵化團隊1900個,獲得融資743個,融資成功率39%,總融資額91.04億元,其中融資超過1億元的企業40多家,獨角獸企業2家。
     
      中關村創業大街“創業會客廳”更是在全國首創“政務服務+社會專業服務”方式,融合來自政府、社會200多個服務機構的千余項服務,為企業提供免費的、一站式、全方位的創業服務。自2015年3月正式運營以來,共接待創業咨詢超過1萬次,為3200余家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在知識產權服務方面,中關村“知識產權一條街”上,企業創新能力旺盛,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77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8倍,與美國硅谷等國外發達地區旗鼓相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密集,700多家知識產權優質服務機構集聚此地共謀發展,解決了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智慧新引擎。截至今年5月底,中關村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7869件,占北京市企業同期有效發明專利量的62.0%。
     
      不只是中關村,其他國家高新區也根據當地發展情況,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服務業新業態。天津高新區以全國首創的創通票,破解了創新創業資金籌集難、政策兌現難等“痛點”。截至目前,吸引了300多家專業服務機構聚集發展,其中超過六成來自北京中關村,逐漸形成了專業化運營、透明化競爭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成都高新區,以成都高新投資集團為主體,于2017年5月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全國首單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創新性地允許將募集資金通過委托貸款或股權投資的形式支持成都高新區“雙創”企業發展。同時,探索設立“成都高新區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投資基金”,基于知識產權評估,以動態估值的“股權投資+銀行貸款”幫助輕資產的高科技企業進行投貸聯動融資。
     
      貴陽高新區,緊緊圍繞大數據、大健康等主導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一批基于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科技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不斷涌現,研發設計、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等科技服務業態初具規模,各類科技創新要素加速聚集。截至目前,園區已聚集研發機構141家。已建成的中國西部眾創園中,子午空間、色譜創客空間、等實體空間投入運營,成功孵化企業1500余家,在孵企業近1000家。
     
      包頭稀土高新區生產力促進中心依托國家級生產力促進中心平臺,開展特色服務,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累計服務企業2000多家,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在青島高新區,青島國際機器人中心可以為企業提供展示交易、研發孵化、信息交流等多方位服務,展示平臺集中展示入駐企業技術產品,研發孵化平臺集聚了企業工程技術應用中心,信息交流平臺空間布局具有會議、培訓、產品發布等功能。
     
      未來建設仍需補課
     
      賴曉南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和走訪后總結到,盡管科技服務業在部分國家高新區已初具規模,但與國家高新區所承擔的戰略使命相比,科技服務業的整體支撐能力仍然還是相對不足,發展情況參差不齊,部分區域還處于中低端的發展水平。他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部分地區對于科技服務業的認識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既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科技服務業的重要性,也沒有充分意識到發展科技服務業的必要性,還沒有把科技服務業真正當成一個獨立的產業來看待。二是部分地區的科技服務業政策環境仍然有待進一步優化,普遍缺乏具備實操性的整體發展規劃和系統性的配套政策體系,這也就難以推動各類科技服務業態在國家高新區內形成真正的集聚效應。三是部分地區的科技服務業市場化也仍然有待進一步提升,普遍缺乏權威性的社會組織和市場化的行業平臺,科技服務市場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十分普遍,不知“誰能服務”和不知“誰需服務”的現象并存,這也導致了各類專業型科技服務人才的引進和培育缺乏“土壤”,高端化科技服務業態的培育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記者注意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把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作為國家高新區“十三五”期間重點任務內容。并提出支持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等專業化、市場化科技服務。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吸引國內外知名科技服務企業在國家高新區設立分支機構和功能性總部。加速國有科技服務機構市場化改革進程,推進具備條件的科技服務事業單位轉制。支持建立面向全國的科技服務采購平臺,加強對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的展示發布和推廣應用。
     
      在政策的驅動下,國家高新區惟有“快馬揚鞭”,才能走好科技服務業這步棋。日前,湖南省科技廳出臺的《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驅動發展提質升級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中明確提出,實施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力爭3年內建設10個省級以上科技服務業集聚區。依托國家高新區建成3個以上國家級科技服務業集聚區。每個省級高新區至少擁有1個創新創業服務平臺、1支創業(或者天使)投資基金、10家科技服務骨干機構、10家科技金融機構。此外,寧波高新區首次將科技服務業上升為園區主導產業,這也是寧波高新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強化資源配置能力、提高輻射力及帶動性的重要舉措等。
     
      賴曉南建議,國家高新區在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方面,可以采用“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平臺+專尖特新的專業服務人員和機構”的模式:一是面向區域創新和產業集群的整體需求,加快引進和培育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能夠真正解決供需精準匹配,并帶動相關科技服務資源來共同提供綜合科技服務的平臺型企業;二是面向本地產業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加快培育根植于本地企業轉型升級關鍵環節的小微科技服務企業,同時要通過設立專業化科技服務業眾創空間、孵化器的方式,吸引更多具有“專尖特精”特征的科技服務創業者和團隊向國家高新區進行集聚。這也提示我們,發展科技服務業要從構建生態系統的維度出發,以“市場換產業”的思路,才能切實推動科技服務業實現多層次和多元化的集聚跨越發展。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兩會”熱點引發多方關注 為何要打造中國的工業軟件平臺

      國務院與工信部文件強調“軟件定義”的重要作用,給工業轉型創新發展帶來新的視角、思路與機遇。如果說智能制造是中國工業必將跨入的大門,那么工業軟件及其平臺就是開門的金鑰匙,應像重視工業互聯網一樣重視工業軟件及其平臺...
      2017-03-22
    • 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 老字號兩極分化如何破局?

      據統計,目前,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歷史。其中73家上市公司,包含了156個品牌。中華老字號主要為食品、藥品和餐飲業,合計占比60%以上。
      2017-03-22
    • 樓市調控再升級 限購能否“限價”

      3月15日晚間,南京、青島發布限購措施,樓市調控進一步加碼。據統計,僅今年3月份以來,就已有杭州、南昌等九個二線城市的限購措施升級,還有滁州、三亞、贛州等六個三四線城市出臺新政調控樓市。
      2017-03-22
    • 美國為何青睞“337調查”

      近兩到三年,美國“337調查”作為貿易救濟調查的一種形式,已經逐漸由偶發案件演變為多發案件——鋼鐵、輪胎、平衡車、電子設備……越來越多的產業在應付反傾銷、反壟斷調查之余,不得不面對“337調查”這塊硬骨頭。
      2017-03-2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