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中國對外開放再譜新樂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8-10-30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倒計時一周之際。商務部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宣布這一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將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行。


      進博會開幕前一天,恰逢第124屆廣交會閉幕。


      時光接續,歷史交匯。從廣交會到進博會,從側重擴大出口到更加注重進口,兩個國際性展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發展的歷史變遷,譜寫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精彩樂章。


      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外貿之變見證中國開放“接力”


      10月底,廣交會進口展區,美國卡特彼勒公司全球風扇業務代理商史蒂芬還在忙著接待一波又一波的客戶。一個多星期后,這家公司還將出現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


      廣交會結束,進博會啟幕,世界正見證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接力”。


      創辦于1957年的廣交會,原名“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2007年正式改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被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志。


      “那時國內很多代工企業,只要搭上出口的‘快車’就不愁發展,廣交會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平臺。”浙江余姚西摩電器有限公司總裁董越君回憶起1995年第一次參展經歷,感觸頗深。


      作為首批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參加廣交會的私營企業,23年后的今天,西摩電器成了廣交會的“常客”,但從其身上已找不到當年“代工企業”的影子。這家力推自主品牌的企業,如今在國際市場上已小有名氣。


      從最初的單向出口交易平臺到進出口雙向平臺,從“走出去”到“引進來”,從“賣全球”到“買全球”,被稱為中國對外貿易“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見證了中國外貿的跨越式發展——


      從1978年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到2013年達到4.16萬億美元,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


      從1978年到2017年,初級產品占出口比重從53%下降到5.2%,工業制成品占出口比重由47%上升到94.8%;


      從深耕美、歐、日等傳統市場,到加大對拉美、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貿易朋友圈不斷擴大……


      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向世界宣布:將于2018年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未來5年,中國商品進口規模預計達8萬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從廣交會的側重出口到進博會的更加注重進口,既是我國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內在需要,也是我國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推進貿易更加平衡發展的必然要求。


      從廣交會到進博會:與世界分享開放發展新紅利


      上海,青浦區。


      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會場所在地,青浦正和國家會展中心共同建設“海外貿易組織辦公平臺”,為海內外貿易機構、組織、企業等提供支持和服務。


      備受矚目的進博會已吸引來自1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200家。


      這是全面對外開放的中國行動——


      當前,“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摩擦和投資保護不斷加劇,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面臨嚴峻考驗。


      談起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這是黨中央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一個重大舉措,明確釋放了反對保護主義、建設和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積極信號。


      這是與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紅利的中國機遇——


      進博會不是中國的獨唱,而是各個國家的大合唱。


      來自進博會的數據顯示,目前,進口博覽會3000多家參展企業中,不僅涉及G20全部成員,覆蓋超過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也有超過30個前來參加。大量外國參展商希望抓住中國消費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借助進博會的平臺,在中國市場“更進一步”。


      法國醫藥企業賽諾菲將在進博會集中展示在研創新藥物和疫苗。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彭振科說:“企業在華36年,中國市場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深耕開拓。”


      這是中國提供的普惠包容的公共產品——


      通過擴大進口,支持其他國家搭乘自身發展“快車”“便車”,中國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出口市場、發展機會和就業機會。


      據了解,針對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進博會公布了若干優惠政策,包括為參會的最不發達國家免費提供兩個標準展位。同時,為更有效服務參展企業,海關、商檢、知識產權、稅收等部門還出臺多項便利措施,并建立線上線下結合的“一站式”交易平臺,閉會期間繼續提供線上展示和交易服務……


      從打開窗到推開門:中國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


      從上海放眼全國,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浪潮奔涌。


      “進博會不僅是上海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主席張松聲說,新加坡企業來進口博覽會不僅是為了尋找中國市場的新機遇,也希望借此平臺找到合適的中國伙伴,一起開拓全球范圍內的第三方市場。


      “貿易是投資的先遣隊。”在白明看來,進博會不僅是外國企業在華展示產品和服務的平臺,也為那些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提供了了解和開拓中國市場的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講,進博會將帶動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步伐。”


      進博會對開放的帶動效應已開始顯現。為辦好這次博覽會,相關部門修改、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出臺了包括通關便利化、服務保障等一批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將為相關領域改革開放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說。


      從11月1日起,中國將進一步降低1500多個稅目的最惠國稅率。“中國正在釋放更加開放的信號。之前水產品關稅大幅下調,讓我們的產品在中國市場更有競爭力。”前來參展的加拿大北緯50度生態集團負責人劉宏說。


      辦好進博會、主動擴大進口,除惠及世界各國,也將給中國高質量發展、滿足百姓消費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從優質農產品和食品,到先進醫療器械、抗癌新藥,根據展商登記情況,這屆進博會上,首次進入中國的展品多達5000余件,切實讓消費者和企業不出國門就能體驗全球質優價廉的產品。


      阿里、京東、蘇寧等大批企業都有積極的采購計劃。蘇寧控股集團黨委書記王哲說:“通過進口博覽會,蘇寧將至少引進1000余種國內市場尚未銷售的進口產品和服務,今后三年還將拿出100億歐元用于全球采購。”


      如果說,廣交會是一扇窗,打開窗,世界開始認識中國;


      那么,進博會則像一道門,推開門,中國加速擁抱世界。(記者于佳欣、何欣榮、王攀、周蕊)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春季廣交會釋放外貿回暖信號

      第121屆廣交會日前進入第二期。從已經結束的第一期展會情況看,受全球市場回暖等周期性因素影響,以及我國支持外貿發展政策的效果顯現,我國外貿企穩向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2017-04-28
    •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 首次“網上廣交會”有哪些看點?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 首次“網上廣交會”有哪些看點?

       6月15日至6月24日,第127屆廣交會將在網上舉行,來自全球的參展商和采購商將足不出戶談生意、做買賣。這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貿易盛會首次被整體搬上“云端”。
      2020-06-13
    • 廣交會63年來首次搬上“云端” 穩外貿外資助力脫貧攻堅

      廣交會63年來首次搬上“云端” 穩外貿外資助力脫貧攻堅

      6月15日,第127屆廣交會首次在網上正式亮相,來自全球參展商和采購商,可以通過廣交會網上平臺足不出戶下訂單、做生意。至此,備受關注的廣交會創辦63年來未曾間斷。
      2020-06-20
    • 云上廣交會激活全球貿易新動能

      云上廣交會激活全球貿易新動能

      近2 6萬家海內外企業參展,180萬件商品,數萬個直播間同時在線,眾多全球首發、廣交會首發產品集中亮相,“三自一高”產品持續增多 特殊形勢下,數以萬計的中外企業齊聚云端,正在進行著為期10天
      2020-06-23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