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31個省(區、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數據,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提高,消費支出穩定增長。隨著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和促消費政策成效逐步顯現,實體零售繼續回暖,新興業態方興未艾,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消費轉型升級態勢將會延續,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31個省(區、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各省(區、市)居民收入增長平穩,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1.0個和0.4個百分點。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消費品市場結構不斷優化,零售業態融合趨勢明顯,市場供給加速創新。“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必然會延續下去。”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人均收入較快增長
各省(區、市)居民收入增長平穩,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7%,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后人均GDP增速約為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0.4個百分點。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山東等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青海、云南、貴州、新疆、甘肅、西藏等西部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后。
“東部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前,多個西部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靠后,說明盡管目前中西部地區的GDP增速要快于東部地區,但由于西部地區低收入人群所占比重較大,西部地區要真正趕上東部地區還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這也意味著對那些欠發達地區國家還需要有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劉俊海表示,要想縮小區域間的收入差距,需要調整國家的區域發展戰略,注重促進東中西部、沿海和內地的聯動發展,推動產業有序轉移和承接等。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快于城鎮居民。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14元,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538元,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快于城鎮居民5.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明顯加快。
“前三季度,全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快于城鎮居民,說明二者的差距在持續縮小。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農村居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得到不斷提高,他們的消費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正在從發展型消費到享受型消費逐步轉變。”宋清輝對記者說。
劉俊海認為,農民居民收入增加,不光是數值升幅大,而且從結構上看也是三農問題逐漸解決的一個積極信號。
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據悉,前三季度,我國消費品市場結構不斷優化,零售業態融合趨勢明顯,市場供給加速創新。其中,與消費升級相關的通訊器材類商品同比增長10.7%,增速加快1.4個百分點;化妝品類同比增長12%,繼續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如今,各地的消費數據也印證了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的態勢。
“消費市場結構變化,也體現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這說明,企業對于產品的研發和定位開始更多考慮到消費者的感受。這是好事兒,是經濟穩中向前的動力之所在。”劉俊海對記者說,“保護消費者就是保護市場,消費結構升級永遠在路上,沒有終點。”
“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提升廣大老百姓在消費活動中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同時,不斷優化與消費結構升級不相符合的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讓消費者買得高興、買得踏實,讓消費者能消費、愿消費、敢消費,保護消費信心就是保護經濟增長。”劉俊海認為,應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萃取出來。“為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改進、為企業制定自己的戰略規劃,特別是產品研發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
“目前看來,消費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源。消費市場之所以能夠增長并不是人們進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而是我國各產業不斷地做強做大,也正是產業發展不斷壯大,在企業不斷投入大量研發的背景下,一系列高新技術改變了傳統產業的結構,才能令生產者為消費者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最終推動我國消費水平的整體提升。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消費升級的趨勢必然會延續下去。”宋清輝對記者分析。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負責人藺濤表示,隨著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和促消費政策成效的逐步顯現,實體零售繼續回暖,新興業態方興未艾,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消費轉型升級態勢將會延續,消費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記者王紫)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