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要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為目標,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國企改革的部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據悉,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著力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去年9月底,國家發改委曾召開混改試點專題會。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混改作為了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對此,業界普遍認為,今年混改的頂層推動力度有望再度加大,國企改革將迎來新一輪高潮。
“混改從上到下要認識到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辦國有企業?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國有企業是以壯大社會主義公有經濟,以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目標的。公有制要解決‘活’的問題,所以怎樣搞活國有企業,怎樣能讓它更多地發揮主導作用,更大地充實國有資本,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在近期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九十三期“經濟每月談”上,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傅成玉在回答中國商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要把目的弄清楚,否則便容易陷入就混改談混改,就改革談改革的怪圈。”
從全國的范圍來看,一共出臺了760多項具體方案和具體舉措,開展了200多項試點。按照國資委的調查統計,試點央企的改革效果非常好。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2017年首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對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成就做了如下總結:一是目前中央企業各級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的改制面超過90%,全國國資監管系統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達到1082家。二是規范董事會建設加快推進。三是企業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四是國有資本不斷向戰略性關鍵領域、優勢產業集聚,企業重組深入推進。五是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持續推進。六是壓縮層級與化解過剩產能初見成效,國企改革紅利也在逐步釋放,今年1月至2月,央企進一步保持了去年特別是第四季度以來經濟穩定向好的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股權多元化是國企混改的一大實現方式。2015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中提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董事長何文波表示:“我們現在正在準備打造的就是混合所有制,把我們所投資的公司變成專業化的、股權進一步多元化的、完全市場化的競爭主體,把其機制建立得和國際上的先進企業一樣。股權的進一步多元化,就是混改的一個方式。”
宜改則改,穩妥推進。肖亞慶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說所有的國有企業、中央企業都要搞混合所有制——適合搞的就搞混改,適合控股的就搞控股,適合于百分之百的就百分之百的國有股。所以,宜混則混,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國有企業不一定非要控股,也可以參股。”
按照有關政策的規定,非公有資本投資主體可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曾對媒體表示,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的同時,要加強對國資和民資的產權保護力度,以避免國資的流失。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認為,在引入民資方面,就目前來看,產權市場、股票市場、吸引股權投資基金或戰略投資者是比較規范的方式。
此外,如何避免國有資產流失是社會較為關心的問題。傅成玉認為,目前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法律法規、交易制度、評估制度較為完善,只要按法律法規辦事,公開透明,國有資產便不會有流失空間。他認為,我們要將關注點轉移,“由于今天不改革,部分好的資產正在變壞。今天的僵尸企業沒有處理完,明天又會出來一堆僵尸企業。為什么會出僵尸企業?這個資產在變壞,這部分的資產大家要真關心,它可能過幾年又是產生上萬億的壞資產了。我們今天要做的就是讓這部分資產別變壞了。”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