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它張揚著改革開放的豪情,激蕩著創新創業的夢想。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創新創業讓更多普通人登上更大的舞臺,真正成為推動國家前進的新興力量。
“讓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都擁有自主創業的空間,讓創新創造的血液在全社會自由流動,讓自主發展的精神在全體人民中蔚然成風。”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令無數創新創業者備受鼓舞,全國掀起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全社會已蔚然成風。聯合國也通過設立“世界創新日”,呼吁各國支持大眾創新創業。
小微興,則創業興;小微強,則創新強。在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的環境氛圍下,小微企業迎來了很好的發展時機。2015年4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開展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的通知》,將此前對企業點對點項目直接支持改為對城市整體支持,開展了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
中小微企業是創業的主渠道,也是創新的主力軍。為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國家出臺了稅收優惠、商事制度改革、發展眾創空間等多項政策,財政也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雖然取得了積極效果,但也存在著資金使用較為分散、仍以項目管理為主、支持政策傳遞距離長、“最后一公里”問題仍較為突出等。此次開展“雙創示范”工作,主要實現了兩個改變:一是將對小微企業的項目直接支持,改為對示范城市整體支持,發揮地方貼近小微企業、處理復雜信息的優勢,突出地方在組織實施中的責任主體地位,縮短了政策流程,可以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二是將分部門分行業專項推進,改為財政、工信、科技、商務、工商五部門聯合實施,各自發揮職能作用共同推動工作,真正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油助力。
“雙創示范”工作開展以來,2015年批復杭州、廈門、長沙、石嘴山等15個城市為首批示范城市,2016年批復昆明、揚州、洛陽等15個城市為第二批示范城市,2017年批復烏魯木齊等6個城市為第三批示范城市,目前全國共有36個城市納入示范范圍。兩年多來,示范城市圍繞空間載體發展、小微金融普惠、政務環境優化、創新普惠獎補、人才普惠獎補、公共平臺獎補等方面,出臺多項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初步構建了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政策體系,為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探索了以新型載體支撐小微企業發展的有效模式,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有力地助推了全國雙創工作發展。
以城市為載體 探索城市雙創發展特色路徑
最近,一則《2016阿里校友創業瑯琊榜》在朋友圈熱傳,500多個創業項目,高達1萬億元的估值,在杭州創業圈引起轟動。挖財網李治國、貝貝網張良輪、同程旅游吳志祥、車貓二手車黃巍、愛學貸錢志龍、蘑菇街陳琪、滴滴打車程維……82家B輪及以上的企業,如雷貫耳的大名,個個都有成為“獨角獸”的可能。
注重點面結合,實現創客團隊品牌化,是杭州創業生態的一個特征。除了上述熠熠生輝的品牌創始人,杭州還醞釀了運營模式多樣化的創業空間,致力于讓創客們能夠在其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和特長。
“政府創新,民營助推,人才支撐,資本加速”。作為首批示范城市,杭州已經形成不少專業化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泰豪集團利用動漫游戲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創辦泰豪創空間,為動漫領域的創客提供專業服務。青創迭代眾創空間將創業研究、創業教育、增值孵化、創業社群融為一體。云棲小鎮與富士康開展戰略合作,實施“創新牧場”項目,搭建為創業團隊服務的智能硬件平臺,并與阿里云合作建設“淘富成真”平臺。專注于醫健領域的貝殼社,已經有2萬多名社員,其中有500多位醫療投資人和100多位醫院院長。
杭州注重頂層設計和布局引導,通過培育本土眾創品牌和引進國際知名創新型孵化器相結合,積極打造創業生態,突出“創業投資+創業服務”特點,引導眾創空間專業化發展,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杭州統計在冊的眾創空間已超過100家,其中國家眾創空間35家,省級眾創空間44家,市級眾創空間75家,累計入駐企業(團隊)2387個,已注冊企業2069家,注冊資本累計超過41億元,已設立或整合基金181只,基金總規模超過75億元。
廈門市開展“雙創示范”工作以來,高度重視空間載體規劃建設,堅持盤活存量與擴大增量并舉,積極探索載體建設新模式。通過盤活改造閑置老舊廠房、商業用房,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的創業創新集聚區,并提出集創業創新、商務政務、生活配套為一體的創新社區建設理念,打造“15分鐘工作和生活圈”。廈門市財政資金對經認定的眾創空間還給予運營補貼和軟硬件補助。優質的創業環境和給力的政策,吸引了車庫咖啡、3W咖啡、柴火創客等知名眾創空間紛紛落戶廈門,阿里、騰訊、百度、英特爾等行業巨頭在廈門設立孵化基地,一批本土品牌如愛特眾創、一品創客等不斷壯大發展。在此基礎上,廈門市經認定的市級眾創空間從2015年的35家躍增至目前的165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是繁榮城市經濟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兩年多來,全國“雙創示范”城市著力突出城市戰略部署,發揮城市特色優勢,形成了獨特的雙創示范路徑。
一是將小微“雙創示范”與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三明、太原等一批老工業基地或者資源型城市,圍繞城市傳統產業轉型需求,更加注重對新興產業領域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聚焦支持,立足產業基礎發育創新生態,進而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二是小微“雙創示范”與城市有機更新相結合。示范城市以創業創新空間載體建設帶動老廠區、老工業區塊、老舊城區、閑置低效空間的改造升級,杭州等示范城市通過建設特色小鎮、創業小鎮促進農村改造、文化保護、生態修復,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
三是將小微“雙創示范”與城市區域個性打造相結合。如上海浦東新區發揮金融中心和國際化優勢,積極打造國際化眾創空間;杭州、成都等生態宜居城市主打國際化創業創新小鎮等。
構建孵化載體 為創業創新者提供發展空間
在長沙市雙創空間“地圖”中,中電軟件園、新長海、經開區總部基地等大型創業基地,長沙生產力促進中心、麓谷科技孵化器、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等科技孵化器,影像創客空間、三一眾創、58眾創等眾創空間群星閃耀。據長沙市小微兩創辦星創同行平臺統計,目前該市已擁有創業基地近40個、科技孵化器40多個、各類眾創空間近80個,有力推進了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打造一批文化創意園區、商貿聚集區、特色街區,引導現有文創園區建設小微文化企業創業基地,支持利用閑置廠房建設具有較強創業輔導服務功能的小微文化企業孵化基地;對小微文化企業孵化運作規范、業績突出,并被認定為省級、市級文創園區的,分別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30萬元的資金補助;鼓勵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智慧社區、專業市場、物流基地、樓宇等商貿集聚區,通過減免空間費用、提供創業場地、加強營銷推廣、提升服務質量等吸引小微企業入駐,根據入駐小微企業數量、營業額、帶動就業人數等,給予集聚區不超過500萬元的支持……昆明市通過獎勵、補助等多種鼓勵方式,拓展創業創新空間,完善創業創新服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兩年多來,全國“雙創示范”城市通過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創新空間,積極提升眾創空間、創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商貿集聚區等創業創新基地的服務能力;充分利用閑置庫房、工業廠房以及新增場地為小微企業提供生產、經營、試驗場所,讓創業創新者有實現夢想的舞臺,有成長為參天大樹的沃土。
示范城市孵化載體建設量與質并重,孵化載體發展層次顯著提升。
一是載體規模進一步擴大。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示范城市通過盤活廢舊閑置空間、支持原有載體轉型、新建擴建等方式,累計總投入資金1300多億元,調動社會資本770多億元,盤活閑置樓宇、廠房6300多萬平方米,共新建創業創新空間2547個。
二是創業服務多元化、專業化。示范城市創業服務普遍從形態開發邁入功能開發,服務內容更加專業化。截至2016年年底,示范城市入駐創業服務機構數達到12127個,投資+孵化”的服務功能成為孵化器的標配,具有創業投資服務功能的創業創新空間數量占全部創業創新空間總數的16.03%。
三是孵化培育成效明顯。示范城市中有124家平臺被評為國家級孵化器,在孵企業34萬家,畢業企業2.25萬家,減免企業場地租金等費用支出55.1億元,畢業企業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數為2896家,備案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有11252家。
創新資金支持方式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小微雙創
“雙創示范”工作注重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在統籌資金的使用上,更加聚焦重點和領域,形成對小微企業整體性、平臺化、以及具有前沿和引領性技術的重點支持。一是實現中央財政資金從支持單個項目轉向支持平臺建設和優化環境轉變。“雙創示范”注重由小微企業技術創新的直接資助向從發展空間、創業孵化、技術服務、減稅降費等多個方面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二是更加注重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地方和社會資金的更多投入。通過政府引導基金、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等方式,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社會組織、服務機構、大企業參與雙創工作和關注小微企業發展。部分示范城市將PPP模式創新性地應用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緩解了地區政府平臺建設的資金壓力,全面提升了公共服務效率。
以石嘴山市為例,為了將小微企業扶上馬送一程,石嘴山市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引導社會投資的杠桿作用,助推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石嘴山加大對創業創新空間、公共服務、融資、稅費減免、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支持力度。目前,石嘴山市兌現示范基地獎勵資金830萬元,創業創新基地房租、物業補貼1400萬元,對入駐創業創新基地的395家小微企業給予啟動補貼215萬元。兩年來,石嘴山市“雙創示范”共投入各類資金117.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43億元,地方財政投入5.89億元,社會投入108.2億元。
同時,石嘴山市設立發展引導基金。籌集各類資金4億元,設立“小微企業創業投資基金”“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等,吸引寧夏智谷科技、寧夏泰華實業、寧夏漢唐文化旅游等一批資本實力雄厚投資公司落戶。通過優化財政扶持政策,創新風險分擔補償、發展基金、直接融資等投融資機制,石嘴山市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模式,推進小微企業盡快融入多層次資本市場,切實緩解初創期和成長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發展難題,一大批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小微創業創新主體、眾創空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兩年多以來,全國“雙創示范”城市注重政府增信,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加大。2016年,示范城市統籌各級財政資金414.36億元,撬動社會資本3133.96億元,放大系數7.56,支持小微企業融資。一是積極設立政府投資基金。超過八成的示范城市設立了涵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產業引導基金,并積極探索設立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等專項基金。2016年,示范城市通過政府引導新設立394支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達到1700多億元,吸引社會資本額1200多億元,累計投資小微企業1501戶、投資金額為360億元。
二是創新小微企業信貸融資產品。2016年示范城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4.6萬億元,同比增長13.31%;支持持小微企業293.56萬戶次,同比增長18.24%;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為91.59%。其中,示范城市財政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機構269家,支持金額為82億元;通過融資性擔保體系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為9.4萬戶,累計獲得貸款3642.2億元;示范城市財政支出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12.76億元,獲得貸款的小微企業為12.4萬戶,獲得貸款4587.1億元。
注重機制模式創新 完善小微企業雙創服務體系
8月17日一大早,洛陽幻想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航輝來到河南科技大學,為該校晉級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項目制作路演PPT。“從‘一人點灶’到‘眾人拾柴’,我的創業之路越走越寬。”他興奮地說,洛陽市日益完善的扶持政策給他吃下了定心丸。
洛陽市以入圍“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為契機,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搭建創業服務平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完善創業服務體系,使創業種子在河洛大地生根、發芽、成長,讓更多人敢創業、能創業。
在優化政務環境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方面,洛陽市創下多個“第一”:洛陽市工商局開設微信公眾號“洛陽工商”,頒發了全國首個通過微信平臺辦理的營業執照;河南省首家經營場所登記為學生宿舍的公司在洛陽誕生,洛陽市在“五證合一”的基礎上推進“多證合一”改革;8月1日,作為在河南自貿區洛陽片區誕生的第668家企業,洛陽財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洛陽市首張“三十五證合一”營業執照……
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是市場經濟重要的微觀主體,小微企業的成長發展最終是依靠創業者自身不懈的努力。政府關鍵是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著力為小微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全國“雙創示范”城市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基礎,加快了政府職能轉變。
一是注重從事前審批監管向事中事后監管和過程服務轉變。示范城市深入落實“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放寬住所和集群注冊、擴大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企業信息公示制度等舉措,比如江門推動“十五證合一”、武漢推行集中審批,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促進退出便利化,從冗長的事前審批轉向更加高效的事中事后監管和過程服務。
二是注重從一般公共服務供給到優化面向小微企業的市場化、專業化雙創服務。“雙創示范”工作通過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和規模,比如杭州利用創業創新服務券等新模式,培育微鏈等市場化創業服務機構,形成了對小微企業普惠支持和專業精準服務相結合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和經驗。
同時,示范城市加快服務模式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有效增加。首先,構筑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截至2016年年底,示范城市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臺3125個,其中第二批示范城市建設各類公共服務平臺1472個;已實現線上線下結合服務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1719個,其中,第二批示范城市實現916個;各類公共服務平臺連接的各類專業服務機構15824家,其中第二批示范城市各類專業服務機構6889家。
其次,加大政府購買服務比重。2016年示范城市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強小微企業服務,共投入財政資金104.12億元,其中第二批示范城市為57.79億元;調動社會投入資金168.10億元,其中第二批示范城市為25.86億元。2016年,財政資金補助公共服務惠及小微企業233.4萬戶次,其中第二批示范城市為195萬戶次。
第三,積極探索創新創業券。2016年,共有22個示范城市開展創新券試點,其中第一批城市12個,第二批城市10個,累計創業創新券發放總額8.84億元,涉及公共服務機構2126個,覆蓋小微企業31273戶。
扶持科技型小微群體 培育發展實體經濟新動能
“以前小企業從銀行貸款很難,如今,揚州市政府不但幫助解決了我們的資金問題,還聯系職能部門為企業爭取政策扶持,協助企業推廣產品……近期公司投入300萬元專項研發經費用于項目攻關,一旦完成,將能夠為湖區全天候環境監控及漁政執法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我們將在市場中進一步站穩腳跟。”李繼峰創辦的揚州宇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電子系統、高端安防集成系統、軍用智能設備為主要研發方向。2016年,在揚州市創業服務平臺“中國創谷”的指導下,該企業成功獲得江蘇省軟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及揚州市(宇安)信息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國家三級保密單位、武器裝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并成功認定2項軟件著作權和10項專利,融資1000萬元……
揚州宇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功只是揚州眾多科技型小微企業的一個縮影,這得益于2016年揚州市入圍“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在“雙創示范”工作的帶動下,揚州市各部門密切協作,在體制機制、創業創新載體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稅費融資以及雙創活動開展等5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身處揚州的創業創新者厚植了雙創土壤。
揚州積極培育發展動力,以科技產業綜合體(孵化器)、眾創空間、小企業創業基地、特色產業小鎮、商貿集聚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六類載體為抓手,精心打造了“雙創示范點”130個。大力推進100項重大前瞻性研究和10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助推產業持續“調高調優”,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加快推進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建立企業創新成長通道,針對企業在培育期、成長期、成熟期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及時有效的政策和服務支持,打造以創新券、服務券“e融揚州”為抓手的創新生態系統,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從全國來看,“雙創示范”工作緊扣小微企業雙創城市示范發展內涵,建立以小微雙創帶動區域轉型跨越發展的工作模式與機制。一是加強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政策聚焦和精準服務。通過認定備案等方式篩選聚焦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加強科技型小微企業快速成長急需的專業服務,比如成都聚焦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創業貸+科創貸+成長貸+壯大貸”組合式融資產品,進行精準支持。
二是探索“變革式創業—高成長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的新型梯隊。如寧波、武漢、昌平區等地方政府,對跨越死亡谷、進入快速成長期的“瞪羚”企業進行支持,促進一批創新型創業企業更高、更快、更強發展,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進而挖掘和培育出獨角獸企業。
大眾創業如潮涌,萬眾創新正當時。
面向未來,雙創示范城市不忘初心,信心滿滿,砥礪前行。(記者李輝)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