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廣東省經信委公示擬認定廣州天河軟件產業基地、佛山物聯網和云計算產業基地等17個基地為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其中,屬于新能源產業領域的有,佛山三水太陽能光伏產業、河源太陽能光伏產業、中山風電裝備產業。
獲得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認定,將獲得財政扶持。“十二五”期間,省財政計劃每年新增安排20億元,共100億元,直接用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三大項目。
目前廣東最大光伏項目落戶河源
記者獲悉,在這批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名單中,佛山三水太陽能光伏產業、河源太陽能光伏產業位列其中,共同的特點是初顯產業集聚。
譬如,三水的廣東光伏產業基地總面積為8平方公里,由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對基地進行總體規劃。其中,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投資了3個項目。包括T C O導電薄膜的成套設備生產、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與高密度IT O靶材生產以及薄膜太陽能生產線。
據三水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按規劃,到2015年,三水光伏產業總投資規模約380億元,總產值達到8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20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三水區G D P的25%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政府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實施方案”中,“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及產品應用項目”被列為該地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點工作和重大建設項目;并明確位于國家高新區佛山三水園的廣東光伏產業基地則是廣東省太陽能光伏產業研發、生產的主要集聚地。
與三水不同的是,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河源擁有得天獨厚、豐富優越的戰略資源優勢———超白石英砂已探明儲量和產量均占全球的1/4.如何將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直是河源不斷探索的課題,定位光伏產業重點推進地并展開招商,也成為河源近年來緊鑼密鼓推動的事情。
本月20日,廣東漢能光伏有限公司在河源舉行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設備MO V E -IN進場儀式,首批12車生產設備進場,標志著該公司將由基建逐漸進入生產運營,該項目計劃五年內產能達到1G W兆瓦,項目投資號稱210億人民幣。該規模是迄今為止廣東省內最大的光伏項目。
繼成功引進漢能河源太陽能薄膜電池項目后,河源與深圳市恒泰豪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首期投資60億元,年產能超百億元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項目再次落地。
中山強攻風電裝備產業
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中山市在風電裝備產業方面獨樹一幟。
截至2010年年底,中山市各類裝備制造產業的企業總數為1185家,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工業總產值1435.67億元,增長30 .9%,占全市工業產值的比重從22%增至27%。
據中山市公開的《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意見和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在產業發展目標上,重點發展風電裝備、LED、動力電池、太陽能、生物質能設備制造業五大主導產業,形成以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的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五大產業鏈條和五大產業集聚區,并建設1-3個省級新能源區域特色產業基地。
而據中山市發改局局長黃桂光公開介紹,中海油將投資200億元與中山共建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基地共占地1000畝,項目包括:50個油改氣的加氣站、汽車改裝生產廠、汽車汽罐設備、油改氣技術培訓等。
與此同時,在風電裝備方面形成一批龍頭企業。以廣東明陽電氣集團、廣東天富風光潮發電設備有限公司為代表。明陽集團主要從事風力發電設備研發和制造,是我國兆瓦級風機葉片第二大制造商,年產值60億元,2012年可超過300億元。天富集團生產大功率風光潮發電設備,3年可形成100億元產值。(南都記者龍金光 實習生 曾智珺)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