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在海洋裝備制造業方面,將重點發展造修船、游艇和郵輪制造、海洋油氣開發裝備、臨港機械設備等,相信在“十二五”期間會有一個大的突破。五年前還以單一造船為主的山東船舶工業,如今已手持海洋平臺13座、各類工程船舶50余艘的訂單穩步邁進2011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正在成為該省藍色經濟區建設中新的增長點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山東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官員董文照表示,2010年,山東省船舶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536.3億元,其中海工裝備、游艇制造業分別實現產值116.42億元和3.61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5.2倍和30倍。記者了解到,去年在煙臺舉行的中國首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交船儀式,標志著山東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方面已打破新加坡、韓國企業對高端海工產品的壟斷;而山東省88米超大型鋼制豪華雙體游艇則不僅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也令瀕臨黃渤兩海的山東進入國內游艇制造商的第一方陣。
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舉足輕重。此前,看好山東海洋發展的國內外企業巨頭紛紛捷足先登。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中集集團及韓國大宇、三星等著名企業已經出手投資建廠,各路巨擘都欲在中日韓這一世界造船業“金三角”的中心區域——山東一展身手。董文照表示,目前山東正在構造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裝備、游艇制造及配套業協調發展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而國務院年初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為山東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山東擁有3000多公里的海岸線,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較好的海洋產業基礎,集中的海洋科教力量與優越的開放條件使得山東在“十二五”之年率先進入中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董文照還表示,山東在造船領域的國際訂單趨穩,目前該省手持的約1000萬載重噸造船訂單中70%來自國外。這些訂單多來自德國、希臘、荷蘭、意大利及非洲的一些國家。記者獲悉,2011年1月中旬,埃塞俄比亞航運公司(ESL)與山東一家造船廠正式簽訂了7艘2.8萬噸的多用途機動船建造大單,7艘船每艘造價3250萬美元,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進行交付。此外,埃方還在中國訂造了2艘41500載重噸油輪。
據悉,這是埃塞俄比亞航運公司46年來簽署的最大的一筆新造船合同。地處中國東部的山東半島,近年在海洋裝備制造業方面憑借藍色經濟區的打造不斷提升,2010年,該省造船完工量突破300萬載重噸,是2005年的16.2倍。現在,山東擁有50萬噸級船塢1座,30萬噸級船塢5座,形成船舶600萬載重噸、海洋平臺10座的生產能力。
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山東船舶工業累計完成投資500多億元,其中近300億元的青島海西灣造船基地基本建成,青島武船重工、濟鋼與萊鋼寬厚板生產線、中海油(青島)柴油機及曲軸等一大批項目相繼竣工投產,都為山東船舶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董文照表示,按照《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在海洋裝備制造業方面,將重點發展造修船、游艇和郵輪制造、海洋油氣開發裝備、臨港機械設備等,相信在“十二五”期間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