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彩高科突破中硼硅藥用玻璃技術實現“第二跳”,疫苗瓶有望實現河南造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27





      近日,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中硼硅藥用玻璃產品發布會,這意味著,突破中硼硅藥用玻璃“卡脖子”難題,有了河南力量。


      于安彩高科而言,藥用玻璃項目將為公司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于河南乃至全國的醫藥包裝產業而言,安彩高科將成為強鏈補鏈延鏈的重要力量。


      安彩高科實現“第二跳”


      安彩高科董事長何毅敏介紹,藥玻項目總建筑面積99369平方米,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擬建設兩座窯爐和兩條中硼硅藥用玻管生產線。


      項目全部建成后,安彩高科將形成年產2萬噸,直徑5mm~38mm,長度1500mm~2000mm的藥用玻管和14億支各種型號中硼硅藥用玻瓶的產能。


      藥玻項目的突破,被安彩人形容為“完成了第二跳”。“加大創新投入,突破中硼硅藥用玻璃核心技術”是安彩高科“第二跳”的目標,它被醒目地寫在公司展廳大門正對著的展板上。


      河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彩高科的中硼硅藥玻研發推動河南從“醫藥大省”向“醫藥強省”加速邁進。


      “卡脖子”的中硼硅藥用玻璃


      國際市場上,藥用玻璃的材質分為硼硅玻璃(中硼硅、高硼硅)和鈉鈣玻璃。


      硼硅玻璃的生產難度大,長期以來,中硼硅玻璃的市場都被德國肖特、美國康寧、日本NEG等三大海外企業把持,在大量生產經驗的積累過程中,中硼硅藥玻的技術門檻被不斷拔高,國內企業少有能分一杯羹的實力。


      “我國藥玻行業本身存在缺陷,未能和國際標準接軌,低硼硅玻璃和鈉鈣玻璃充斥市場,這些企業數量龐大,轉型升級難度較大。”安彩高科藥玻項目負責人萬志剛解釋,“不過,國內并非沒有試圖打破壟斷的企業,山東藥玻、正川股份、凱盛君恒等幾家公司已經有生產中硼硅玻璃的能力,但市場供應還有很大的缺口。”


      根據中國醫藥包裝協會預測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藥用玻璃全年總產量或約65萬噸,其中中硼硅玻璃年產量僅達14.6萬噸,占比為22.4%。未來幾年,藥玻市場增長將保持10%~15%增長率,到2025年,全球中硼硅藥用玻璃管年需求50萬噸,中國需求20萬噸。


      “業內正在推進‘關聯審評審批’和‘一致性評價’,這也意味著,藥玻行業將進行重新洗牌,中硼硅取代低硼硅,國產替代進口是大勢所趨。”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秘書處書記兼副秘書長韓瀟說。


      突破藥玻“卡脖子”的“河南力量”


      為了突破“卡脖子”技術,降低管制瓶成本,早在2016年,安彩高科就開始組建項目團隊,由萬志剛帶隊進行技術攻關。


      為了對抗玻璃缺陷,避免玻璃液分層,熔制工程師要面對將近1600多攝氏度高溫的窯爐,觀察火焰燃燒狀況,不斷調整鼓泡技術措施;為了優化拉管工藝,技術團隊要不斷琢磨進口設備,經過不計其數的線上會議,與外方技術人員共同提升設備性能,優化產品工藝。


      2021年,安彩高科啟動中硼硅藥用玻璃產業化項目籌備,2022年,安彩高科自籌資金啟動中硼硅藥用玻璃項目。項目占地186畝,項目一期總投資4.8億元。


      今年4月27日,中硼硅玻管一號窯爐終于成功點火并實現穩定量產,產品目前尚處于產能爬坡階段。


      但這已經意味著,在以往被國外巨頭“卡脖子”的藥用玻璃領域,河南企業已經具備全力出擊的能力,實現進口中硼硅玻璃管國產替代擁有了河南力量,未來,疫苗瓶有望實現河南造!


      安彩高科這個“玻殼巨人”曾在一片唏噓中轟然倒下,輾轉十余年,終于重新在光伏玻璃賽道獲得一線生機,但昔日與之同臺競技的老對手——康寧、肖特等企業已經在高端產品賽道領先。


      安彩人顯然是不服的,也正是這種“不服”,支撐著萬志剛們攻關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2022年,時任安彩高科黨委書記的陳志剛在接受頂端新聞·河南商報專訪時就曾提到,安彩高科的最終目標是:“要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玻璃制造企業,挑戰電子玻璃和藥用玻璃領域,重回巔峰。”


      轉自: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