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河南芯”如何創造機器人新世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03





      會跳舞的波士頓機器人譽滿全球,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河南鄭州一家新型科技企業內,一臺技術全部自研的人形機器人,僅用0.8度電就能行走134公里,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不僅如此,這家“誕生”不過三個年頭的“少壯派”豫籍企業,還拔了國內算法全部自研、零部件全部國產城市管養AI智能機器人的“頭籌”。


      它就是中原動力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動力”),一個勵志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始于中原、驅動世界”的科創企業“新秀”。


      “河南芯”攻克“卡脖子”難題


      7月30日,記者趕到中原動力所在的鄭州市中原科技城創新孵化基地采訪,未進“場”,先見“人”。


      在公司樓下的廣場上,安防巡邏智能機器人正冒著酷暑工作。此時的地表溫度顯示已超過41攝氏度,但它卻十分輕松,不停走來走去,將廣場上數百個細分種類的信息實時采集并傳送,見到來人或車輛,還會自動避讓,一番操作,十分“絲滑”。


      進入中原動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展示大廳內的各式機器人,在工作人員的指令下,它們或行走,或翻越障礙物;或認真保潔,或向您親切問候……


      “這些都是我們實現全部算法自研的機器人,其中有不少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中原動力聯合創始人兼CEO林杰一邊介紹、一邊走到一臺有著長長“手臂”的機器人旁告訴記者,這就是中原動力的首個“作品”——城市管養AI智能機器人。


      2020年11月17日,這臺機器人在鄭州東站西廣場“首秀”,便吸引了無數目光。當天現場,機器人一會兒撿紙屑,一會兒把易拉罐扔進垃圾箱,整個過程毫不拖泥帶水,觀者紛紛點贊。


      “這臺城市管養機器人算法全部自主開發,整機零部件全部為國產,實現了智能機器人的有效國產化,完成了智能機器人‘河南芯’的成功亮相。”林杰詳細解釋,這款機器人整合了多項先進技術于一體,車身配備的可變形麥克納姆輪大幅提高了機器人的通過性,在平地、臺階、陡坡等地形均可通過,配備的“云腦”可使相關人員在“云端系統”中了解整個清潔過程和數據,遇到緊急情況還可遠程控制操作。


      次年,中原動力的城市管養機器人二代登場,其搭載的海量垃圾識別軟件、TOF深度攝像頭、大風量吸口和自研輕量化機械臂的多模塊聯動,相當于給機器人裝上了“大腦”“眼睛”和“手臂”,可更好地模仿環衛工人的日常保潔工作,還配備了一體式通用高精度移動底盤可自主導航系統,滿足巡航場景在室內外的任意切換……


      隨后,更多的智能機器人在中原動力“誕生”,他們的功能不同,但都擁有著“河南芯”,其核心算法的自研,一舉攻克了“卡脖子”的關鍵難題,讓智能機器人國產化邁出了欣喜的一步。


      “機器人+”賦能傳統制造業


      在中原動力,一塊大屏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從這里能看到遠在包頭的一家生產企業的實時動態。“這是我們使用‘機器人+’賦能企業的一個縮影,由于采用了新研發的3D視覺系統,實時影像更加清晰,可完成千里之外24小時云管理。”林杰說,這在他們的科技創新賦能制造業行動中,智能算是“開胃小菜”。


      三年時間里,中原動力把全部精力用于機器人的軟件與硬件的研發,即算法決定“大腦”的聰明程度,3D視覺系統決定“眼睛”的精準判斷,相互配合,最終打造出多用途的“完美”智能機器人。


      算法取勝,牽手宇通。


      “由于室外場景復雜,人員和移動目標干擾多,天氣、光線等不確定因素影響極大,是國內控制器研發生產行業的一個難題。”林杰自豪地說,“但是我們有了創新突破,并因此牽手了全球最大的客車制造商之一宇通。”


      眾所周知,宇通闊步于無人駕駛的新市場,中原動力向其提供的自研室外機器人控制器為核心的低速無人駕駛系統,主要應用在小型無人駕駛清掃車。目前處于下線調試階段,可實現在無人駕駛模式下,開展道路清掃、灑水降塵、噴灑消殺等多種城市環衛作業。


      3D視覺洞見細微,賦能更多制造企業。


      2022年11月,中原動力為中國軸承行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軸承制造企業之一——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完成了軸承生產線的數智化升級改造。利用3D視覺引導機器人無序抓取上下料加工技術和模塊化生產流程的合理設計,從生產環節伊始的毛坯上料、分揀到最后的冷卻、成品出料,11項工藝流程全部智能化運行,解決生產線痛點問題,實現了現場作業一鍵啟動、一鍵切換,為“數字工廠”打通了最后一個環節。


      “我們下大力氣又升級了機器人的‘眼睛’,讓它能看得最細微、最精準。”林杰告訴記者,近期中原動力研發的振鏡結構光相機面世,就能將制造業車間、物流倉庫、建筑、鋼鐵等復雜場景“看”得一清二楚。


      今年6月,內蒙古一鋁業公司就采購10臺安裝有振鏡結構光相機的場景化視覺工作站。這些工作站將代替一線工人,從事碳塊打磨這類精細化要求較高的工作,有效解決該崗位招工難、用工荒、人工貴的問題。


      創新創造機器人新世界


      統計顯示,中原動力已申報知識產權334項、授權知識產權246項,其中授權專利70項,涵蓋機器人結構、電氣、運動控制和智能計算等多個領域,自主研發的柔性線驅機械臂、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關節模組、智能代步車、目檢機器人等產品已完成市場化,激光三維相機、結構光三維相機、輕量化機械臂、仿生夾持器、二指夾持器、歐米輪底盤等產品正在有序研發或更新迭代中。


      在中原動力展示中心,身高1.4米、體重20公斤、負載10公斤、續航10小時……雙足機器人“小貝”面向記者走來。


      林杰說,由于重視研發團隊的打造,中原動力才能夠做到新型智能機器人不斷涌現。近年來,公司探索出了一條“漢堡—上海—鄭州”人才培養通道,一方面,大量引進德國漢堡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的高端人才,擔任公司各個研發部門負責人;另一方面,不斷招聘青年研發人員,送往上述兩所高校定向培養。目前,中原動力科研人員已達百余名,擁有博士、碩士學位的科研人員占比近60%。


      “接下來,中原動力將繼續以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為根本,以國家戰略和市場導向為需求,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不忘基礎學科研究,進一步打造技術優勢,在行業內力爭上游。”林杰說,他和團隊共有一個夢想——要用創新創造出智能機器人的新世界!(記者 李林)


      轉自:河南日報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