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 鄭州商品住宅土地成交量同比上漲


    時間:2012-08-10





    曾幾何時,土地儲備的體量和質量,是資本市場衡量一家房企實力的主要指標。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出臺,開發商在拿地上開始觀望,謹之慎之。

      如今,樓市的未來還不明朗,開發商該如何拿地?講究什么策略?現階段適合拿地嗎?拿哪種類型的地?來看看多家房企及業內專家的看法吧。

      土儲

      有地才能發展

      首先來看一個企業靠核心項目長期開發獲得土地增值的例子。

      長江實業所開發的普羅真如項目(上海),2006年獲地,2009年4月開工,預計2018年完工。長江實業2006年拿地時樓板價為3055元/平方米,而綠地2009年拿地樓板價已為8900元/平方米。據業內人士計算,到2008年長江實業項目溢價率已達300%,溢價至少60億元。

      合理科學的土地儲備對開發商的意義不言而喻。

      2011年,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萬科的年銷售額為1215億元,而在12年前,這個數字僅為20億。12年間銷售額增長60倍,背后重要的支撐力量就是海量的土地儲備。

      “假如在土地儲備上過于保守,那發展的速度無疑會大受限制,這是過去10年留給開發商們的經驗。”一位分析人士認為。

      轉變

      政策的影響,房企拿地謹慎了

      自2010年年底,隨著“新國八條”和“限購、限貸、限價”政策的出臺,樓市遭遇寒流,開發商拿地出現觀望。

      不僅房地產公司的拿地量在減少,政府也在減少土地供應量。

      “這期間,鄭州的開發商拿地是很謹慎的,不像以前頻頻出現地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峰說。

      數據也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鄭州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購置土地面積201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59.4%;土地成交價款42.4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8%。

      記者采訪中,包括綠城、清華園、天倫等房企,在拿地策略上,不約而同表示,“不會有錢就買地,拿地會結合公司運營狀況”。

      觀點

      房地產逐步進入寡頭時代

      政府供應的土地逐步進入寡頭地產時代,像城中村改造投資比較大,新供應的地塊多為大中型房企提供,對中小型房企提供的相對較少,也就是房地產逐步進入寡頭地產時代。當前的土地供應,及二手土地交易的活躍,也都是圍繞這個趨勢展開的。

      ——河南王牌企劃有限公司董事長上官同君

      數據

      上半年鄭州商品住宅土地成交量同比上漲

      雖然拿地謹慎了,不過,隨著房地產市場銷售的回升,房企的拿地信心增強了。

      來自中國土地市場網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鄭州市共成交普通住宅和商務金融用地59幅,成交土地2486.5畝,按照指定容積率計算,可建成面積達730.6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43%。

      在成交結構上,鄭州市商品住宅土地成交量占比,相對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了33個百分點,而商務金融用地則回落了11個百分點。

      隨著市場的回暖,6月份又出現了土地拍賣激烈競價的現象。而就在7月份,一日之內又誕生倆“地王”。開發商的信心再次被鼓舞。

      策略

      可以考慮拿地 高端住宅用地要謹慎

      “對房地產商而言,土地儲備和資金儲備是一對矛盾。”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認為,市場形勢不好時,開發商要關注資金鏈;市場發展比較快時,就要關注土地儲備數量了。

      胡葆森說,去年,借助啟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東風,建業加快了從省會城市到地級城市、一些中心縣級城市的步伐。限購限貸以來,建業沒有放慢拿地的腳步。他說,從去年到現在,建業每年平均有200萬~30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今年前7個月,又增加了1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李曉峰說,地價目前相對來說較平穩,而且今年上半年開發商的銷售情況也都不錯。如果手里有資金,他鼓勵現階段開發商積極考慮拿地。但高端住宅用地拿地需謹慎些,因為國家鼓勵建中低端住宅。

    (來源: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