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一年時間,中原經濟區正式進入規劃編制的實質性階段。《中原經濟區規劃》的編制有怎樣的考慮?將突出哪些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中原經濟區涵蓋的區域究竟有多大?8月7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在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議上作了全面介紹。
30個市2個縣納入規劃范圍
會議透露,當前初步考慮規劃涉及范圍以河南省為主體,包括與河南省毗鄰的晉東南、魯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區域,共涵蓋30個地級市和2個縣。區域面積達28.9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約1.7億。規劃的期限是以2011年為基期,規劃到2020年。
范恒山說,之所以劃定這樣一個范圍,主要考慮是這些地區地理相接或臨近,同屬傳統農區和糧食主產區,產業相融,發展階段相近,都面臨著探索“三化”協調發展的共同任務,既有共同發展的積極性,也有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的典型性。
規劃編制把握四個問題
在談到規劃編制的總體要求時,范恒山說:“我們認為,在規劃編制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緊扣‘三化’協調、明確功能定位和建設布局、強化區域聯動、注重與其他規劃銜接等四個方面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堅持把促進‘三化’協調發展作為貫穿規劃全文的主線和核心任務。”
此外,在明確功能定位和建設布局上,應圍繞國務院《指導意見》明確的五大戰略定位進行進一步細化,明確空間結構和建設布局,將目標落實到一個個具體的重大項目上,明確支持政策,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在強化區域聯動發展上,將在突出發揮主體作用的同時,強調處理好河南省與周邊毗鄰地區的關系,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和能動性,推進產業協作,促進錯位發展,推動形成中原經濟區建設合力。規劃的編制還要注重與“十二五”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等國家層面規劃的銜接,確保規劃科學性、連續性和可操作性。
力求體現指導性、前瞻性、可操作性
《中原經濟區規劃》主要有哪些內容?范恒山說,目前形成的規劃編寫大綱,主要分為分析發展基礎、明確總體要求和空間布局、部署工作任務、強化實施保障4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13章。“在規劃的制訂過程中,我們將緊緊圍繞促進‘三化’協調發展這一主線,將現實基礎和國務院《指導意見》明確的各項目標密切結合,力求體現指導性、前瞻性、可操作性。”
目前初步確定的時間表是——力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規劃編制工作,9月底前對規劃送審稿進行研究討論后,盡快報國務院審批。
“編制《中原經濟區規劃》對于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協調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探索‘三化’協調發展新路徑,加強區域互動合作,推動形成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范恒山說,“我們相信,在5省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編制出一個高水平、有特色、在實踐中管用的規劃。”
(來源: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