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聚丙烯擴能之路未曾停歇,截止年底共新投產產能達380萬噸/年,較去年大幅增加88.12%。除了中化泉州(二期)、延長中煤榆林(二期)擴能,其余多數為近幾年新成立的石化生產廠家。
1、按七大行政地理分區
據最新資料統計,除原本產能偏低的華中、西南地區,其他地區均有新裝置投入生產。其中華東地區中化泉州、浙江石化、煙臺萬華開啟4條生產線,共155萬噸新裝置投入生產,總產能趕超西北地區,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PP生產基地。而憑借大連恒力(二期)、寶來石化的投產,東北地區一改之前起步較早,但發展緩慢的局面,2020年總產能位居第四。此外,西北地區的延長中煤榆林(二期)、華北地區的利和知信及華南地區的中科煉化,也均在國內按時開車,產品陸續投放市場正常銷售。
2、按三大經濟分區
向高、精、尖、新方向發展的東部地區以占比59.1%的絕對優勢,霸占國內PP產能的首要位置,且其產能仍在飛快的速度增長。據統計2020年新增產能340萬噸/年,占總產增產能的89.47%。延長中煤榆林年內二期順利運行,再為西部地區PP產能添磚加瓦。
3、按生產企業歸屬
地方及合資企業仍是我國PP擴能的主力軍,今年新增12條生產均隸屬地方及合資企業。截止目前地方企業產能約1548萬噸/年,同比增加20.65%,占總產能的53.36%;合資企業產能約301萬噸/年,同比增加61.83%。
4、按原料來源
2020年油制聚丙烯產能依舊是排名第一位的產品,年內有6條生產線投入生產,產能增至1445萬噸/年,占總產能的49.81%。大連恒力(二期)于年初上馬,再為煤制烯烴錦上添花,產能增至647萬噸/年,占總產能的22.3%。此外,隨著煙臺萬華、延長中煤榆林PP裝置的正式投產,國內以PDH、MTO為來源的PP產能均有明顯發展,分別占到PP總產能的12.24%及9.72%。
轉自:中塑在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