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后,乙二醇期價走勢宛如“過山車”:2月末至3月初,乙二醇在油價上漲以及整個能化板塊樂觀情緒升溫的帶動下連續大幅上漲,最高時一度逼近6300元/噸,創下期貨上市以來新高;最近一周時間內,乙二醇市場“風云突變”,盡管油價在連續兩日下跌后實現反彈,但乙二醇期價卻仍出現大幅下跌。對于后市,我們認為,短期來看雖然國際油價仍將給乙二醇帶來提振,但在“強現實弱預期”且“弱預期”影響逐漸增強的情況下,乙二醇恐難再現前期強勢表現。
國內裝置開工提升
隨著春節后乙二醇期價大幅上漲,乙二醇加工差明顯擴大,企業生產意愿得到修復,國內乙二醇裝置開工因此出現明顯提升。截至3月12日,國內乙二醇裝置綜合日度開工率為67.83%,較春節前2月10日提升6.89個百分點,較2020年同期下降1.35個百分點;根據現有有效產能進行估算,3月12日國內乙二醇日產量約為2.92萬噸,較2020年同期增加約0.49萬噸。
除現有產能開工提升外,新裝置投產也成為懸在乙二醇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根據現有計劃,湖北三寧、衛星石化以及浙石化二期乙二醇裝置將在近期投產,其中衛星石化與浙石化二期年產能均為超過150萬噸的大型裝置。這三套裝置若如期投產,則國內乙二醇有效年產能將增加378萬噸,占全年計劃新增產能的64.73%。雖然根據以往情況來看,新裝置從試車到產量穩定釋放仍需要一段時間,但超過全年六成的新產能即將投產仍給予乙二醇較大的壓力。
市場交投歸于平淡
在各省市政府“就地過年”倡導的影響之下,2021年春節假期結束后聚酯企業復工進程明顯快于往年;在終端市場預期轉好、外貿訂單有望恢復等因素影響下,聚酯裝置開工提升至近幾年來高位。截至3月12日,國內聚酯綜合日度開工率為91.09%,較春節前提升12.91個百分點,較2020年同期提升20.45個百分點;按照現有聚酯產能進行估算,國內聚酯日產量約為15.91萬噸,較2020年同期增加約4.39萬噸。
隨著多數企業在春節后前兩周時間內完成階段性補庫,其對于高價原料的接受程度明顯下降,聚酯市場交投也因此歸于平淡。3月11日當周,國內聚酯切片、滌綸短纖以及長絲周度產銷率分別為56.94%、28.78%、63.21%,較2020年同期分貝下降3.06、84.22、1.75個百分點。
港口庫存維持低位
2月末3月初,華東港口乙二醇計劃到港船貨連續兩周達到20萬噸左右水平,但隨后又再次降至15萬噸左右偏低水平;與此同時,華東港口乙二醇出貨情況良好,在節后大部分時間內張家港與太倉兩地合計日發貨量均超過1萬噸,進港船貨偏低而出庫情況良好使得華東港口乙二醇庫存繼續保持在低位。根據最新一期統計數據,華東港口乙二醇庫存有所上升,但考慮到海外裝置檢修以及美國因極寒天氣被迫停車的裝置尚未恢復,短期乙二醇進口難有明顯提升,因此預計港口乙二醇庫存還將繼續保持低位。截至3月11日,華東港口乙二醇庫存總量為64.31萬噸,較2020年同期下降26.33萬噸。
短期來看,在聚酯裝置開工維持高位、終端織機開工繼續提升的情況下,乙二醇供需矛盾并不突出,華東港口庫存維持低位以及國際油價繼續在逾一年高位運行均能給予乙二醇一定支撐,但與相對較強的“現實”對應的是大量新裝置即將投產,乙二醇進口回升后供給提升壓力明顯增大的“弱預期”,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弱預期”對于乙二醇期價的影響逐漸增強。
綜合而言,我們認為,在“強現實弱預期”的影響下,盡管有國際油價的提振,但短期內乙二醇恐難再現前期強勢表現,預計將以振蕩運行為主,隨著“弱預期”效應逐漸增強,后期乙二醇走勢料將趨弱。(中信建投期貨)
轉自: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