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于昆明召開的2023年化肥市場與國際貿易研討會上,針對當前磷復肥原料磷礦石供應短缺的問題,專家給出了“定心丸”:今年下半年這一狀況將開始緩解。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我國化肥行業發展成果豐碩,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在原料端仍面臨著磷礦石資源開發強度偏高、資源可持續性水平較低等問題。
當前國內磷礦石供應緊張主要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和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俄羅斯肥料供應受阻,打破了全球以往供應鏈的平衡。疊加我國長期以來對環保和安全方面的整治,部分設施不健全的企業減產停產以及行業開工不足,帶來我國磷礦石短期供應緊張。對于近期業內關心的磷礦石供應問題,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專家袁俊宏給出了回應。
“當前,云南、貴州、湖北和四川等地為促進新能源領域發展會推動磷礦產能建設,構成磷系新材料主要的原料來源于濕法磷酸工藝延伸生產的工業產品,受磷肥工業消耗副產渣酸的強力支撐。近年新建和改擴建的礦山項目多數是磷肥企業原料磷酸配套的項目,將有超過3000萬噸磷礦石產能陸續投放。另外,俄羅斯也正在建設新的供應途徑。綜合上述因素,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磷礦石供應緊張的狀況將逐步得到緩解。”袁俊宏說。
據介紹,為了保證磷資源可持續供應,已建議國家云南滇中、貴州黔中、湖北宜昌和四川馬邊列為國家能源基地。同時,對磷礦實施總量控制和綠色低碳開發,構建以滇中和黔中為“兩主”、以湖北宜昌和四川馬邊為“兩輔”、以云南鎮雄和貴州織金為“兩替”、以湖北保康和四川雷波為“兩續”的磷資源供應的格局,確保中國糧食安全所需磷復肥的原料持續穩定供應。中國新一輪找礦戰略行動有望在現有礦山周邊和深部增加儲量。另外,中國磷礦儲量全球占比約4.5%,國家適當管控化肥出口和實施磷肥減量化施用政策后,預計未來磷礦石需求增幅不會太大。綜合來看,在綠色低碳開發、調控礦權投放和產品出口管控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磷礦資源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供給是有保障的。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信息部主任王瑩對磷資源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思路。她建議,國家層面要調整管理政策,對磷資源稅收管理辦法、產業政策以及執行標準等進行調整;行業層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控制磷肥產量在合理范圍,根據產品屬性不同,細化出口管理。
“未來,低品位磷礦直接利用是磷化工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課題,建議企業要堅持技術創新,大企業走循環經濟路線,小企業走提高管理、技術和環保水平的路線。”王瑩認為。(王儷錦)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