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鹽業界聚首宜春共商產業發展大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17





      5月10日,由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北京金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鋰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鋰資源開發利用環保及碳酸鋰、磷酸鐵鋰(磷酸鐵)生產與退役動力電池拆解回收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在江西省宜春市召開。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中國科學院鹽湖所、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江西理工大學、中南大學、金昆侖鋰業有限公司、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有關部門、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行業協會的專家學者和鋰鹽、鋰電新能源上下游企業的200余名代表嘉賓齊聚一堂,共商鋰產業發展大計。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秘書長葉麗君指出,石油和化學工業是國民經濟的能源產業和原材料工業,也是戰略新興產業重要支撐和保障部門。近年來,我國石化工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發展質量明顯提高。2022年,石化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5.8%,為6年來最快增速;實現利潤6073.4億元,同比增長39%。特別是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產業成為化學工業增長最快、技術進步最為迅速的細分領域,成為引領化學工業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引擎。


      葉麗君介紹說,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5.5%,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風電、光伏、水電裝機均超過3億千瓦,分別連續12年、7年、17年穩居世界首位,海上風電裝機于去年首次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連續7年世界第一。


      新能源拉動新材料,新材料支撐新能源發展。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行業總產值突破1.2萬億元。其中,儲能型鋰電產量突破100GWh;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鋰電一階材料產量分別約為185萬噸、140萬噸、130億平方米、85萬噸,同比增長均達60%以上。2022年,鋰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以及風光儲能、通信儲能、家用儲能等儲能領域加快興起并迎來增長窗口期。


      2022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車量約295GWh,儲能鋰電累計裝機增速超過130%。2022年全國鋰電出口總額3426.5億元,同比增長86.7%。


      葉麗君介紹說,宜春是我國重要的鋰產業基地,擁有較豐富的鋰資源。鋰電池產業的發展,為宜春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據介紹,宜春新能源依托含鋰瓷土礦資源優勢,全力打造鋰電新能源首位產業,集聚了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江特電機等一大批領軍企業,形成了貫通“鋰礦—鋰鹽—鋰材料—鋰電池—鋰應用—鋰回收”各環節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正朝著加速構建“全鏈條、全綠色、全球樣板”發展格局闊步邁進。


      江西省省長葉建春最近在宜春市調研時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產業鏈思維,強化要素保障,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發揮獨特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推動鋰電新能源這個首位產業高質量發展。


      談到鋰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政策要求與環保技術進展情況時,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賈少華工程師介紹說,世界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我國相關礦產資源雖有比較優勢,但產業發展層次低,資源保護力度有待加強。


      賈少華指出,要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水平,發展綠色礦業,建設綠色礦山。要積極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補齊和延伸產業鏈,推進能源資源梯級利用、廢物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置。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綠色轉型實現積極發展。(姜小毛)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