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由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3塑料價值鏈ESG發展高峰論壇”在滬召開。論壇上,金發科技主動向全社會發布塑料行業的第一份ESG報告。論壇通過政策解讀、國際交流、實踐分享、行業對話等形式,就應對氣候變化與“雙碳”目標、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發展現狀與趨勢、ESG披露與評級、ESG投融資、循環經濟發展、塑料污染治理等議題進行探討,探索塑料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與實現路徑。
論壇上,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建軍代表集團發布了2022年度ESG報告。據介紹,這是塑料行業的首份企業ESG報告。李建軍表示,作為全球領先的塑料行業企業,環境、社會與治理和金發科技息息相關,不僅要有技術與材料方案,還需要其他綠色低碳循環的綜合解決方案。
他重點介紹了報告中的“塑盡其用,綠色未來”專題,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去19年里,金發科技向全球提供了170多萬噸的環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相比于原生材料,至少減少了874萬噸的石油使用量,減少了238萬噸標準煤使用,減排了216萬噸的二氧化碳,減少了79億度千瓦小時的電,減少了1億多噸的用水。2021年金發科技也是全行業首家企業提出碳戰略與碳目標,規劃在2030年生產100萬噸的綠色塑料,回收100萬噸的廢塑料,生產100萬噸的再生塑料。
據介紹,金發科技始終踐行綠色制造,因此在管理體系方面從能源和資源維度進行全方位投入,目前已累計有4個國家級綠色工廠。本次金發科技主動向全社會發布塑料行業的第一份ESG報告,希望能夠成為業界備受推崇的全球最優秀的新材料企業。最后,李建軍院士表示,希望能夠與金發科技的上游、下游企業一起把ESG指標和模塊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好,共贏未來。
在論壇上,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占杰表示,如何做好塑料制品綠色設計和廢舊塑料污染治理,如何去更好地做到可循環、易回收、易再生、可降解,如何做到全鏈條廢舊塑料污染治理,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中國塑協聯合包括金發科技在內的骨干企業一直在努力,從再生塑料的生產、高質化回收利用,從可降解塑料的研發和市場推廣等工作都是行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華東公司總經理黃河生介紹說,ESG誕生于資本市場,但經過多年的應用和拓展,已成為了公司尤其上市企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中國的ESG發展方興未艾,在綠色低碳轉型及“雙碳”目標驅動下,自2018年A股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以來,中國相關政府管理機構和金融機構出臺了多項針對企業ESG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這是時代的趨勢,也是中國企業邁向更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展望未來,金發科技將以ESG戰略作為發展新引擎,持續推動公司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重大變革,發掘新一代成長動力,攜手生態各方共創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研究部主任柴麒敏通過視頻方式作了《應對氣候變化與雙碳目標下的企業升級轉型》的主題報告;他表示,全球氣候變化已經變成當下不得不應對的一個危機。中國既要實現發展,又要實現降碳,未來必然要推動技術和產業創新,而實現雙碳要推動生產消費、能源供給、終端用能部門電氣化率、燃料和原來更新、兜底技術等五個領域重要的技術和產業創新;普華永道(PwC)中國ESG可持續發展市場主管合伙人、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倪清從全球ESG可持續發展披露趨勢的角度出發,分別從立法的出臺、制定新的標準、完善可持續金融體系三個方面的趨勢,大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轉型;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國副主任李蜚介紹了CDP以及中國企業通過CDP披露的實踐;中信證券數據科技&ESG研究首席分析師張若海分享了中國ESG的投資現狀與展望;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分享了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經驗等。
在圓桌對話環節,論壇嘉賓圍繞“塑料價值鏈的綠色低碳循環轉型升級之路”主題,從各自的角度對塑料價值鏈的利益相關方提出綠色、低碳、循環轉型的建議。(陳鴻應)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