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讓磷酸鐵鋰需求大幅增加。同時,其上游磷酸市場也水漲船高,濕法凈化磷酸(PPA)工藝依靠成本優勢異軍突起,產能大幅釋放,但也因此使得市場承壓。筆者認為,隨著PPA產能布局加快,頭部效應會進一步凸顯,將形成新的市場生態。
而出現這一局面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一是PPA成本優勢突出。由于熱法磷酸能耗和成本高,近年來其市場份額已逐漸被耗能更低、更具成本優勢的PPA擠占。加之近年來受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PPA在生產磷酸鐵鋰電池上有著廣泛應用,需求量更是穩定增加。盡管熱法磷酸精細度更高,但就成本而言,下游企業更趨向選擇工藝與熱法磷酸相差甚微的PPA。隨著PPA產能不斷釋放,已經與熱法磷酸工藝平分秋色。同時,熱法磷酸企業受市場影響,開工率及產量均低于PPA,目前PPA市場供應量已超過熱法磷酸。
二是PPA產能大幅釋放。進入三季度,貴陽開磷化肥有限公司40萬噸/年PPA項目正式投料并生產出合格產品。據統計,國內PPA設計年產能在300萬噸/年左右,其中貴州磷化集團整體形成200萬噸/年PPA的產能,占全國產能68%左右,占全世界的份額也在20%以上。隨著2023年PPA新產能集中投放,精制酸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及利潤正逐漸被壓縮,新增產能或有延期。未來5年,磷酸行業擬在建產能多為PPA,屆時供需矛盾將增加。
三是PPA市場廝殺激烈。隨著磷酸鐵鋰產能快速擴張,其原料磷酸市場受到很大影響。2023年之前,生產磷酸鐵以使用PPA為主,少部分企業會用熱法磷酸。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磷酸鐵產能迅速擴張,加之需求不及預期,磷酸鐵利潤已貼近成本線,倒逼磷酸鐵廠家降低生產成本來提高或保持產品利潤。在此背景下,部分磷酸鐵廠家開始試驗采用粗酸生產磷酸鐵。由于磷酸鐵企業使用粗酸量逐漸增加,將造成部分磷酸產能無法進入新能源市場,產能過剩會進一步加劇。此外,截至2022年底,磷酸鐵及磷酸鐵鋰在建及擬建產能均突破1200萬噸/年,今年預計仍有200萬噸新產能投產,但截至目前今年磷酸鐵投產產能不及50萬噸,投產進度明顯放緩,這反過來也加劇了原料磷酸市場的壓力。
除此之外,PPA副產物磷石膏能否實現回收利用也將制約行業發展。每生產1噸濕法磷酸產生4.5噸的磷石膏渣,對環境危害極大。副產磷石膏一部分在水泥緩凝劑、石膏板、建筑石膏、筑路方面得到應用,但大多數仍然通過堆放形式處理。
綜上所述,PPA下游新能源行業的支撐動力不足已現端倪,PPA行業終將會優勝劣汰,預計未來幾年PPA新產能投放力度將由強轉弱,同時大量缺乏競爭力的僵尸產能或將陸續退出生產序列。(石萱)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