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國內聚己二酰己二胺(俗稱尼龍66)市場延續上半年的弱勢整理格局再度走低探底,目前主流成交價至1.84萬元左右(噸價,下同),環比跌幅超過8%,再創年內新低。尼龍產業鏈企業盈利持續下滑,甚至出現虧損,這更加引發業內對尼龍66后市的關注。
“自去年行情連續走低以來,尼龍66下游需求也持續萎縮。下游工程塑料終端產品、簾子布、特種纖維等企業在經過上半年的連續調整后已基本到位,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來臨,階段性需求有望回升,預計尼龍66后市或將以修復為主,陸續企穩。同時原料價格的調整也適當緩解了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望減虧增效。另外,隨著己二腈、己二胺技術取得突破,尼龍66產能將陸續釋放,產品對外依存度呈下降趨勢,國內市場話語權或將進一步提升,助力行情企穩回暖。”河南睿源新能化工經營負責人崔華杰分析說。
謹慎看好需求回暖
據河南石化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工程塑料在尼龍66系列產品中的消費占比在60%左右,其次是工業絲,消費占比約31%。因此,工程塑料及工業絲的需求能否恢復并回暖,是決定尼龍66后期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
“目前,尼龍66(切片)1.84萬元左右的價格已是近兩年的歷史低位,國內企業開工率基本處于底部,截至7月底開工率普遍在50%~60%,預計8月底企業或將達到盈虧平衡。在當前背景下,業內大多判斷市場已是階段底部,并且隨著‘金九銀十’的到來,需求平穩增長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市場交投也比較活躍,詢單開始增多。截至8月11日,國內部分尼龍66企業已小幅上調報價200元左右。” 平煤神馬工程塑料公司銷售公司總監張沛表示,后續將密切關注原材料價格變化,跟蹤客戶訂單情況,合理安排銷售與生產計劃緊密銜接,對后市謹慎看好。
原料下跌企業減虧
據隆眾資訊數據顯示,7月份己二酸均價8803元,環比下跌1.30%,開始止跌企穩;當月英威達己二胺執行報價2.05萬元,環比下跌4.65%。7月份尼龍66均價1.9033萬元,環比下跌5.70%。原料市場價格的調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尼龍66企業的成本壓力。
“近兩年尼龍66產能增速較快,不過仍然沒有達到百萬噸規模,主要因為核心原料己二腈高度壟斷,加上需求增長緩慢,制約了我國尼龍66產業的發展。上半年,尼龍66供應過剩,市場價格大幅下滑,二季度行業虧損明顯,后期經過企業調整裝置開工率,以及原料己二胺市場經歷了大幅下跌的過程,沖抵了一定成本壓力,同時受己二腈國產化進程加快的積極影響,尼龍66企業利潤得到一定程度修復。整體來看,上半年國內尼龍66行業仍處于盈虧線上下,希望下半年形勢有所好轉。” 河南神馬尼龍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銷售服務部部長張億這樣表示。
對外依存度持續降低
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尼龍66產量約29.27萬噸,同比增加31.67%,上半年裝置年均綜合開工率大概在69.83%。2018~2022年,尼龍66進口量從27.29萬噸減少至19.85萬噸,年均下降6.02%,對外依存度也由52.26%降至36.32%。今年上半年國內尼龍66進口量9.5萬噸,同比下降13.08%,對外依存度繼續呈下降趨勢。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23年上半年尼龍66累計出口6.69萬噸,同比增長9.33%。
“尼龍66對外依存度的持續降低,一方面是因為海外尼龍66供應緊缺,另一方面是國內近兩年產能不斷釋放導致供應增加,然而終端需求并沒有明顯增加,所以進口有一定程度減少。在進減出增的背景下,國內企業未來在尼龍66市場的話語權有望進一步提升。”一位江蘇進出口商這樣說。
張億表示,從成本面考慮,原料己二腈技術不斷更新升級,供應面存增多預期,價格仍有下探空間,這對尼龍66生產企業也是利好。不過目前己二腈/己二胺的市場話語權仍主要掌握在外商手里,國內企業還需盡快全面工業化,尤其是高端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上變被動為主動。
從供需面看,隨著“金九銀十”傳統旺季的到來,尼龍66需求可能會存小幅增長預期。但不容忽視的是,下半年國內大概仍有4萬噸/年尼龍66產能計劃投產,不排除行情仍有整理的可能性。整體來看,尼龍66行情還是以修復為主,下半年市場均價能否高過上半年仍有待觀察。(劉永明)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