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減排為聚氨酯行業帶來前景和機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9-22





      “盡管未來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聚氨酯行業仍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能。”9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舉行的“2023聚氨酯前沿科技國際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及企業家達成這一共識。


      本屆論壇有來自萬華化學、亨斯邁、科思創、長華化學、江蘇美思徳、上海麥豪、滄州大化等全球聚氨酯行業知名企業、國內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聚氨酯原料、設備供應商以及下游終端企業負責人共計300余人出席。期間,通過深度思維碰撞,共話聚氨酯領域的最新技術應用、研究成果和行業發展趨勢。


      該論壇由上海市聚氨酯工業協會、上海理工大學、天天化工網聯合主辦。


      行業面臨發展新瓶頸


      眾所周知,聚氨酯自問世以來,已經成為當今最重要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之一,但如今聚氨酯產業卻迎來了發展瓶頸。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執行秘書長李鵬介紹說,據PUdaily統計,2022年全球聚氨酯市場規模已達550億美元,預計2023-2028年期間,市場規模將以5.8%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保持增?。其中,亞太地區是全球聚氨酯最主要的產銷地,占?達到55%。隨著中國、印度以及東盟等國家及地區的經濟發展,亞太地區仍將繼續充當全球聚氨酯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他表示,聚氨酯行業作為高耗能行業,要實現低碳轉型,碳足跡、碳標簽將是其重要的碳屬性抓手,有利于企業通過核算碳足跡,認識企業自身的碳排放行為及減碳路徑,從而進行科學的企業碳管理,達到降本提效的目的。對聚氨酯行業而言,實現低碳轉型將是其發展路徑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和機會點,引導行業從傳統制造向高附加值、高性能的綠色產業轉型勢在必行。據統計,2022年中國聚氨酯產量已達1600萬噸,約占全球總產量的45%。與此同時,隨著全球聚氨酯產能過剩加劇,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破解,發展更加綠?、智能、經濟的新材料勢在必?。


      關于歐盟正在修訂的ELV(歐盟報廢汽車指令)和著手制定的ESPR(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法規)將對軟體家具、床上用品、汽車出口企業帶來的影響。歐洲汽車聚氨酯模塑部件制造商協會秘書長Baumgartner在分析了歐洲聚氨酯軟泡市場后提出,聚氨酯軟泡行業可持續發展是多方面協同的結果,監管機構需健全機制、鼓勵投資,制造商需改進產品設計以便回收,而業內也需攜手其他行業,促進更可持續低碳聚氨酯泡沫的回收與生產。


      Michel建議,“從搖籃到大門”:93%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來自原材料,經行業驗證,通過使用新型原材料,完全有可能制造出低碳足跡的泡沫材料。


      安徽大學教授王武生表示,雖然說相比于聚氨酯產業,水性聚氨酯仍十分弱小。為此,開拓PUD(水性聚氨酯分散體)新市場,尋找藍海,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是PUD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長華化學市場戰略部負責人秦桑路聚焦于科技創新和聚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呼吁碳塑未來。他分享了長華化學在聚醚領域的經驗與貢獻,突出介紹了基于中國市場的六款二氧化碳聚醚,并強調了引領可持續產業鏈的關鍵作用。


      權威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在全球性的碳減排浪潮中,傳統化工行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中聚氨酯行業顯然也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與會者圍繞“碳達峰與碳中和、碳標簽、碳減排、碳足跡”等話題展開了深度交流。天天化工網總經理程國穩表示:“碳減排是一項累積性工作,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參與,聚氨酯行業更需要的有所擔當。“


      論壇首日,以“后疫情時代聚氨酯產業轉移與應用”為主題的“CEO圓桌論壇”開幕,中外企業高層圍繞上下游對接、科研成果轉化、產業生態合作等展開頭腦風暴。


      萬華化學市場部總經理劉明松全面展示了萬華化學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和“雙碳”目標,以及在綠色解決方案、產品循環利用、產品碳足跡和能源結構優化等方面的表現,他介紹說,萬華化學從源頭上加強碳足跡管理,預計到2030年,公司綠電占比超過50%,將實現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最大化。


      李鵬在《碳標簽對聚氨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的報告中全面梳理了我國碳標簽體系發展及聚氨酯行業的低碳發展路程,他認為,我國碳標簽認證起步較歐美發達國家較晚,雖尚未形成完整的全鏈條產品碳標簽制度,但通過積極探索產品低碳化發展管理制度,在技術體系、標準制定、試點示范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究,大力推廣地方碳標簽建設。


      上海麥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吳蔚林介紹了助力海綿綠色環保的創新型聚氨酯軟泡助劑,并從環保型胺催化劑解決方案、環保型金屬助劑、低氣味低散發硅油以及特殊功能助劑等,他認為,這些創新性的聚氨酯軟泡助劑將為海綿材料的綠色環保制造提供了關鍵支持。


      國際前沿技術助力“雙碳”目標


      談及二氧化碳減排及其化學轉化,與會的相關企業和嘉賓分享了各自的應用案例,并對市場潛力做出分析。


      亨斯邁亞太區戰略市場總監李濤重點介紹了亨斯邁在綠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領域的創新發展,以及玻纖增強聚氨酯復合窗材的成功案例,經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測算,達到同樣的K值的情況下,使用聚氨酯復材制成的門窗比鋁型材要減碳超過80%。


      來自長華化學的Klaus-Dieter Schoen介紹了二氧化碳聚醚在聚氨酯軟泡中的應用,Econic首席技術官Michael Kember也分享了二氧化碳多元醇在高性能聚氨酯中的應用。他們表示,這種新興工藝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利用起到積極性的作用,能夠有效推動行業低碳、綠色、循環發展。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的葉片COE專業總工白宏偉交流了聚氨酯樹脂性能及葉片設計與聚氨酯葉片制造技術。他指出,對比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本體性能更具優勢,有利于復合材料層合板性能提升。


      在互動環節,與會嘉賓們深度聚焦風能、新能源汽車、綠色家具、體育用品、大醫療、冷鏈生鮮、航空航天、高鐵、LNG船等應用領域,并圍繞聚氨酯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對聚氨酯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影響展開問答討論。


      上海市聚氨酯工業協會會長魏建華強調說,面對波詭云譎的全球局勢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普及,聚氨酯行業亟需注入新思維和創新突破性解決方案,同時需要更加開放的國際視野,開辟可持續的轉型和升級之路。(陳鴻應 )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