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全國首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在湖南省株洲市宣告成立。共同體由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與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湘潭大學共同牽頭組建。經共同體成立大會預備會議前期充分討論、醞釀,大會現場宣讀并通過了《全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章程》和共同體第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確立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湘潭大學、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擔任理事長單位。會議表決并通過了《共同體發展規劃》。
據介紹,全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將通過政府、企業、學校、行業、科研機構五方協同,破解制約產教深度融合過程中的機制性障礙,引領匯聚化工新材料產教資源,促進產教布局高度匹配,有序有效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
據了解,截至10月15日,共有來自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80家單位加入共同體。其中企業115家、普通本科院校5所、職業院校53所、行業組織與科研機構7家。這也是在產教融合深入推進和創新發展的新形勢下,全國首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成立大會上,湖南化工職院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隆平發介紹學校情況。她說,學校建校65年來,始終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生命線,主動適應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化工新材料領域快速發展需求。作為共同體牽頭單位之一,學校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努力推動構建化工新材料職業教育與產業耦合發展的大格局,為化工新材料行業提供穩定的人才資源和技術支撐。
湘潭大學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鄧國軍表示,共同體組建既是對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積極回應,也是培養化工新材料領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有力抓手和支撐。湘潭大學作為聯合共建高校,將遵循“相互支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提升化工新材料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及社會服務能力,持續服務化工新材料行業發展。
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顏剛指出,公司下一步將聚焦綠色化工產業發展,以100萬噸/年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為基礎,全力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同時,不遺余力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以創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為契機,積極探索化工新材料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推動化工新材料領域人才培養、教育提升、產教融合取得更大發展。
湖南省化工新材料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劉衛東在致辭中表示,湖南化工新材料行指委將持續致力于打造高質量化工新材料教育教學高地和化工新材料科技創新高地,針對化工新材料行業發展的難題和瓶頸,積極發揮研究、咨詢、指導和服務作用。
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于紅軍表示,化工新材料領域已成為世界大國必爭之地,我國生產了世界近40%的化學品,但只生產了世界15%的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肩負著高質量推進科技創新、人才供給的雙重使命。各成員單位要合力構建產教供需對接機制,暢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通道,在實現校企共建共享共融上展現新作為,彰顯新擔當。
株洲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歐陽元初表示,共同體的成立,不僅是株洲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株洲職業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創新舉措。一直以來,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對接株洲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積極探索“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模式,為株洲高質量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期待共同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快優質資源集成共享。
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張治平表示,2022年,湖南現代石化產業集群實現營收5200億,同比增長15.6%。以“五好”園區建設為抓手,一批石化特色產業園區正在加速發展。鋰系聚合物產能亞洲第一,全球第二,環氧環己烷、正戊醇在國內、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70%。共同體的成立是化工新材料行業領域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重大舉措,也是行業持續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指出,成立共同體是加快推進湖南省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入推進湖南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下一步,湖南省教育廳將積極支持和全力推動共同體的建設,并就共同體建設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準確定位擔使命;二是要建立機制聚合力;三是要搭建平臺促發展。將共同體真正打造成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的助推器、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姜小毛 張健)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