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硫酸銨產銷同步增長,尤其是國際需求強勁引發國內出口市場熱度不減。數據顯示,硫酸銨出口占比已由2013年的53.5%升至2023年的84.8%,從占據消費市場“半壁江山”轉變為如今“全靠出口帶”的尷尬格局,硫酸銨內外銷平衡被打破。“硫酸銨內銷渠道還需再拓展、終端產品有待再多元化,只有這樣未來硫酸銨市場才能回歸內外銷雙輪驅動的良性發展態勢。”市場資深評論員邵會文說。
出口對外依存度過高
記者從中國煉焦行業協會了解到,我國硫酸銨出口的主要市場為巴西及東南亞地區,這些國家依賴農業,但肥料卻不能自足。今年又受國際局勢不穩定、其他主要肥料出口國出口受阻影響,引發我國硫酸銨出口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今年1~8月份,國內硫酸銨出口量累計846.57萬噸,同比增幅20.40%,占國內總產量的88%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前8個月我國硫酸銨出口強勁。
邵會文表示,按照當前國內企業開工以及出口訂單的執行情況看,預計全年出口量可達1442萬噸左右,同比增幅16%;然而內需395萬噸左右,同比增幅11%左右,出口增速大于內需增速,且內需市場僅占全部產量的21.5%,出口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這種情況下一旦國際市場有變,對國內市場的穩定運行極其不利。希望業內多加關注內外市場的平衡,以保障硫酸銨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內銷渠道急需拓展
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硫酸銨主要源于焦化、己內酰胺、電力氨法脫硫、化工廢水回收等行業。十年來,硫酸銨產量增幅達300%以上,產銷量得到快速增長。
由于己內酰胺副產硫酸銨品質較好、產量較大,近些年出口價格也高于其他來源產品,因此大都被出口國外。而焦化級硫酸銨及氨法脫硫硫酸銨基本被用作復合肥企業的原料,在國內消費一直不溫不火,內銷占比甚至相比十年前不升反降,由2013年的53.5%下降至目前的21%左右。
“國內歷次硫酸銨行情的大幅波動都與出口訂單有關,國內市場噸價最高漲到2000元以上,最低降到300元以下,出口市場的好壞直接影響國內市場。要想擺脫出口對市場的巨大束縛,就要加快拓展國內下游消費渠道。”河南貿易商李冰告訴記者。
終端產品有待多元化
硫酸銨在稀土開采、化工、耐材等行業應用廣泛。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國內已投產和即將投產的硫酸銨裝置年產能達2100萬噸以上,產量預計在1800萬噸左右。而硫酸銨終端的主要需求則仍停留在復合肥上,前些年消費比例占據1/3的稀土開采領域如今占比也已經縮小,其他如皮革脫灰劑、助染劑、銨明礬、耐火材料、催化劑等行業的使用仍不見起色,綜合因素導致硫酸銨終端需求增長較慢。
河南商丘農資經銷商劉長青表示,要想擴大內需還要從延伸下游產業鏈、讓終端產品多元化做起。除了己內酰胺級硫酸銨增幅較大外,隨著國家對降碳節能環保要求的深化,可以預見未來氨法脫硫產出的硫酸銨也會進一步增長,如果把消費渠道單一壓在出口上,則很難避免市場的大幅波動,這也會對國內氮肥行業形成一定沖擊。
業內專家建議,行業協會要發揮引領作用,積極引導企業發展多元化產品,以應對消費渠道單一對市場的反噬。國內主要大型生產企業更應從長遠考慮,實現終端產品提質多元化,多關注國內下游應用,讓小產品也能創造大效益。只有消費結構更優化,市場才能更規范,行業發展也才能更持久。(劉永明)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