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將于2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版《目錄》在鼓勵、限制和淘汰類都有涉及無機鹽行業的新增或調整條目。有專家指出,《目錄》反映了行業內具體產品的生命周期、產業結構、工藝設備、產品優化等情況,積極引導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有利于推動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培育行業競爭優勢。但仍需相關部門出臺配套產能置換方案,行業也要加快制定產品質量標準,以解決《目錄》具體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綠色低碳大方向未變 末端廢棄物資源化受重視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能源化工處副總工程師尚建壯指出,新版《目錄》中對于鉻鹽生產工藝、黃磷熱能回收利用、末端廢棄物資源化這三方面的調整值得關注。
記者注意到,在此前一版中對于碳酸鋰和氫氧化鋰的有關條目表述為“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0.3萬噸/年以下碳酸鋰和氫氧化鋰”,而在2024年版本則改為“淘汰類—落后生產工藝裝備—0.3萬噸/年以下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廢舊鋰電池進行回收利用除外)”。
對此,尚建壯解釋說,隨著我國第一批新能源電池退役期迫近,廢舊鋰電池的回收利用也迎來較快發展。本次有關條目的更新調整將解除行業發展瓶頸,促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一步補齊新能源產業鏈條。
除此之外,《目錄》還補充了部分內容。尚建壯說:“鼓勵類新增氣動流化塔生產高錳酸鉀、全熱能回收熱法磷酸生產,以及大型脫氟磷酸鈣生產裝置,這是綜合考慮了重點行業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相關節能減排實施方案等文件。”
他特別提到,工信部等八部門近日印發的《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與《目錄》也有較大關聯。“總體來說,《目錄》體現了行業最新發展態勢,以及產業升級和綠色低碳的發展要求。”尚建壯說。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永鋒也認為,新《目錄》體現了行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這契合了在全球數字和低碳產業革命背景下,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發展趨勢。
促進技術工藝進步 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問立寧指出,《目錄》對于行業的調整作用主要體現在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產能宏觀調控等方面。“比如過去主要使用鈣、少鈣焙燒法制鉻鹽會產生大量鉻渣,出于環保考慮,對這類工藝進行限制、淘汰后,現在我國鉻鹽生產以無鈣工藝為主、液相法為輔,大幅減少了鉻渣產生量,我國鉻鹽生產工藝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而對于自2019年起便被列入限制類目錄的黃磷生產,問立寧表示,此前我國黃磷產能過剩嚴重,且污染較大。經過多年治理,目前黃磷市場已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且大多黃磷廠的廠容廠貌都有非常大的改觀,甚至部分變身為“花園式工廠”。
“《目錄》限制了黃磷生產裝置的起始規模,這大大促進了黃磷尾氣的綜合利用。”尚建壯說,“產能規模較小時,對尾氣的資源化利用難度很大,成本也很高。”
興發集團投資發展部副部長余峰表示,近年來,該集團根據《目錄》調整了業務布局。“限制類的少搞,多發展國家鼓勵的產業。近年來我們的發展重點是有機硅和電子化學品。”余峰解釋說,被《目錄》列入限制類的產品多處于嚴重“內卷”狀態,市場有限,因而企業在投資時也會采取審慎態度。
他認為,對于黃磷等傳統產業來說,很難在工藝原理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但可以通過結合最新前沿技術如智能化、自動化、大數據等提升裝置本身的工藝水平、安全性,將降低環保風險。《目錄》在這方面起到倒逼作用,促使新技術的落地應用。
企業產能置換存難 專家呼吁出臺配套方案
“產業結構調整對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余峰談道,“企業在投資布局時更需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關注政策動向,把握行業大方向。”
問立寧指出,黃磷起始規模的限制有利于促進黃磷行業產能結構調整,其關鍵在于產能置換。他舉例說:“目前無機鹽行業內多數領域還是買方市場,小規模的黃磷生產企業要想降低成本、獲取利潤,只能去收購其他企業。”
他進一步表示,《目錄》促進了行業技術和工藝的進步。“無機鹽產品種類規格繁多,因此,對于無機鹽行業來說,產品名目不宜太‘細’。除了對不符合安全環保標準的工藝和產品進行淘汰外,其他的可由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問立寧建議。
此外,尚建壯提出,行業需要明確具體的產能置換方案,其中應包括規模限制、工藝裝備要求、節能減排指標等內容。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產品質量標準。“無機鹽行業許多產品作為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的原料,這些形狀、含量改變后的產品,在某些特定領域有廣泛用途,比如陶瓷級或者是光磁材料用的鍶鹽、鋇鹽,但目前尚缺少具體的產品質量標準對其進行清晰界定。”尚建壯說。(趙若伊)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