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酸鐵鋰:單邊下跌 跌幅72%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2-02





      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統顯示,2023年磷酸鐵鋰行情一路向下,最高點是年初的16.6萬元(噸價,下同),最低點是年底的4.6萬元,除了五六月份價格小幅回升,其余幾乎處于單邊下跌走勢,全年跌幅72.29%,可謂“膝蓋斬”,位居跌幅榜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跌幅榜前五名中,大多都和鋰有關。在經歷了2022年的高光時刻之后,2023年新能源行業景氣回落,與其有關的鋰電化學品也開始行情慘淡。


      生意社分析師:價格高臺跳水


      相較前兩年“火爆”的市場行情,2023年磷酸鐵鋰現貨市場“降溫”明顯。本輪磷酸鐵鋰行情始于2021年9月,現貨價格一路攀升至2022年3月的15萬元,之后一直維持高位運行,2022年末更是突破17萬元的高位。


      但2023年伊始,磷酸鐵鋰現貨價格逐步走低。2023年1月初價格是16.6萬元,3月末價格跌至10萬元,第一季度價格整體下跌39.76%。起初是小幅下滑,2023年3月中旬開始“俯沖跳水”,至4月中旬即跌去50%,可謂“腰斬”。此后受上游碳酸鋰在4月末止跌反彈帶動,磷酸鐵鋰跟漲,并在五六月份小幅回升。但2023年第二季度磷酸鐵鋰整體依然呈下跌走勢,價格由4月初的10萬元跌至6月末的9.5萬元,上半年總體下跌了42.77%。


      2023年下半年,磷酸鐵鋰市場呈持續下跌走勢,主要原因是受到上游碳酸鋰的影響,磷酸鐵鋰成本端缺乏有力支撐。2023年第三季度磷酸鐵鋰價格從7月初的9.5萬元跌至9月末的7萬元,整體跌幅達25.47%;2023年第四季度磷酸鐵鋰價格再度從10月初的7萬元跌至12月末的4.6萬元,下半年整體跌幅達51.58%。


      生意社分析師:供應產能過剩


      現貨價格“跳水”的背后,是國內磷酸鐵鋰產能快速釋放、下游需求相對減弱形成的“共振”。


      隨著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鋰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2021年以來,國內對磷酸鐵鋰項目的投資熱情高漲,大量鈦白粉企業跨界進入到磷酸鐵鋰材料領域,產能大幅增長。而在高額利潤驅動下,2022年各路資本加速涌入,都想分一杯新能源的羹,造成“賽道擁擠”,加大了競爭壓力。


      這期間,整個磷酸鐵鋰行業從2021年的供不應求、價格一路上揚,到2022年需求緊缺、價格持續上推,再到2022年末價格達到市場高位,產能持續增加。


      產能方面來看,2022年底磷酸鐵鋰產能212萬噸(年產能,下同),2023年底則快速擴至427萬噸,增幅超過100%,其中四川是磷酸鐵鋰產能集中度比較大的地區。目前各地磷酸鐵鋰產能過剩、疲態盡顯,開工率大幅下降。


      產量方面來看,2023年四個季度磷酸鐵鋰的產量增速分別為-40%、61%、19%和-15%。一季度主要以清庫存為主,上游高位運行,下游需求不足;二季度進入傳統旺季,需求有所恢復,同時上游價格回升帶動磷酸鐵鋰上行;三四季度終端需求不足,整體市場萎靡,弱勢庫存持續高位,消耗緩慢,業內悲觀態度明顯。


      供需方面來看,2023年國內磷酸鐵鋰總供應量達到120萬噸,同比增長80%,并由供應緊缺轉為過剩,開工率降至40%以下。目前來看,磷酸鐵鋰行情上行比較難,價格或將維持現狀或繼續下滑。


      開源證券化工團隊:后市投資放緩


      由于產能過剩、價格低迷,不少磷酸鐵鋰企業都在努力壓縮成本,搶占市場份額的投資熱度逐漸降溫。根據百川盈孚數據統計,預計2024年1至11月,將新增磷酸鐵鋰產能64.5萬噸,已較2023年新增產能大幅減少。但即便如此,鑒于當前的盈利水平和開工率,這些新增產能的實際投產進度也難言樂觀,實際新增產能或低于預期。而擴張產能能否順利兌現為業績增長,仍是企業面臨的重要考驗。


      產能過剩、價格下滑已反映在經營業績上。同花順數據顯示,磷酸鐵鋰概念板塊47家上市公司中,有26家企業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增長,但其中11家“增收不增利”、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31家公司銷售毛利率出現下滑;17家公司錄得虧損。


      進入2024年,隨著磷酸鐵鋰價格持續下行,企業大幅降低開工率、主動去庫存,行業供給降至冰點,下游企業也在主動去庫存,盡可能延遲采購。截至1月19日,動力型優等品磷酸鐵鋰均價4.3萬元/噸,相比上月下跌12.24%。由于上游延續弱勢行情,成本端支撐乏力,短期內磷酸鐵鋰或仍維持弱勢運行為主。(劉海軍)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