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乙烯:價格重心上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3-13





      2023年,苯乙烯市場受原油及調和油需求帶動,年漲幅達到7%,但因供需趨于過剩格局,價格中樞較2022年有所下移。展望2024年,因產能高增長模式被按下減速鍵,而三大下游產能增速則仍處在高位,供需格局有收緊預期,庫存有望處于低位狀態,在成本支撐的加持下,預計苯乙烯價格重心上移。


      產能增速放緩


      從2020年開始,苯乙烯行業已經保持了4年的產能高速增長期。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產能增速將從高位回落,明顯放緩。


      新湖期貨在研報中指出,2020年至今,高利潤刺激加上民營大煉化項目的推進,苯乙烯新項目集中落地,年度產能增速提升至20%以上。2023年計劃內新投產裝置一一落實,全年實際新增產能為372.5萬噸(年產能,下同),增速為21.2%,年末合計產能一舉突破2000萬噸,至2132萬噸。


      而今年新增產能預計175萬噸,還不到2023年實際落地新增產能的一半,產能增速下滑至7.6%,全部落實后年總產能將增至2295萬噸。據悉,今年4套合計175萬噸的苯乙烯新增產能計劃投放,分別為京博石化60萬噸裝置、中信國安20萬噸裝置、盛虹煉化45萬噸裝置、裕龍石化50萬噸裝置。若上述裝置均能順利投產,產能增速則將達到8.22%。


      實際上,經過持續幾年的產能快速擴張期,整個行業也面臨著較大的過剩壓力,上游生產企業利潤不斷被擠壓,一部分老舊裝置已處于淘汰邊緣,另一部分非一體化裝置經濟性較差,以上兩部分裝置已經出現長停現象,使得年度產能利用率逐年下滑,2023年僅為74%,低負荷運行也逐步成為部分裝置的常態。業內人士預計,今年行業開工率仍將處于低位,實際供應仍不會過于寬松。同時,產能增速也將大幅下滑,疊加產能利用率低位,行業供給端壓力將明顯下降。


      下游需求尚可


      相對于苯乙烯新增產能增速放緩,今年苯乙烯主力下游可發性聚苯乙烯(EPS)、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ABS)則處于投產周期。物產中大期貨高級分析師謝雯預計,今年三大主力下游共新增產能413萬噸,折合苯乙烯消費量在318.6萬噸,增速達16.4%,遠超苯乙烯產能增速。


      具體來看,EPS行業經歷2021至2023年投產高峰期后,新增產能速度放緩,今年預計新增產能52萬噸,產能增速達到7.1%;PS行業仍處于高速擴產期,今年預計新增產能146萬噸,產能增速20.1%;ABS行業2023年產能快速增長,預計今年行業產能延續高增長,新增產能將在216萬噸,產能增速23%。


      謝雯還表示,終端消費或將企穩,也將從需求端給予苯乙烯市場一定利好。一方面,受保交樓領域推動,終端消費或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釋放。另一方面,得益于乘用車需求拉動及出口需求快速增長,汽車方面的終端消費需求有望延續去年旺勢。


      謝雯認為,雖然下游的投產較為靈活,產能最終落地情況將視終端消費復蘇情況而定,但是下游與苯乙烯之間較大產能投放差值將緩解苯乙烯過剩局面。


      成本支撐堅挺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純苯市場供需維持偏緊格局,行業利潤上行,給予苯乙烯的成本支撐較為堅挺。


      相對于苯乙烯近年來的產能大幅擴張,其上游純苯的產能增速十分有限。金石期貨分析師陳志翔指出,截至2023年,國內純苯產能為2389.6萬噸。根據計劃安排,2024年,國內累計有7套共168萬噸的裝置計劃投產,如果上述裝置順利投產,國內純苯新增產能增速將為7.03%,低于苯乙烯新增產能增速。


      但需要注意的是,純苯下游除苯乙烯之外,還有己內酰胺和己二酸,再加上這兩個下游的新增產能,明確顯示出今年純苯市場的新增產能不足以覆蓋下游行業新增產能的總需求,預計缺口在180萬噸左右。與此同時,受政府征收混合芳烴消費稅的影響,芳烴調油需求開始下降,這將使芳烴產量結構發生一定變化,從而增加一部分純苯產量。陳志翔指出:“不過,考慮到成品油需求旺盛,芳烴調油剛需仍在,由此增加的純苯量相對有限。”


      因此,在供應偏緊、需求較高的基本面下,純苯市場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甚至,由于苯乙烯、己內酰胺、己二酸產能不斷增加,純苯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可能會出現哄搶原料的狀況,從而使得純苯維持高利潤,價格也將相對堅挺。”陳志翔認為,整體來看,成本端純苯行情將對苯乙烯市場產生支撐作用。


      綜合分析,今年苯乙烯供需收緊,考慮到實際投產差異,供需缺口或不如預期明顯,但整體應保持驅動向上為主的基調。同時,成本端宏觀若沒有重大利空因素影響,純苯及原油從原料方面釋放一定的支撐作用,預計苯乙烯低估值情況將得到一定修復。(李冬鈴)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