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芳烴,化學工業的重要根基,廣泛用于合成材料及醫藥、農藥、建材等領域。對二甲苯(PX)是用量最大的芳烴品種之一,PX產業鏈是石化工業最重要的鏈條之一,上游為石化行業,中游為聚酯滌綸行業,下游為紡織服裝行業,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世界上98%以上的PX用于制備PTA(精對苯二甲酸),而98%以上的PTA又用于生產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回顧2023
PX產業供需兩旺
2023年,世界石化產品擴能步伐并未放緩,乙烯仍處于產能釋放高峰期,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同時,世界經濟在滯脹風險和地緣政治危機下下行壓力仍存,加之發達國家通過加息政策回收美元,全球市場恢復艱難。2023年,全球乙烯消費增速回升至2.3%。同時,原油、天然氣等原料價格雖有回落,但仍處高位,產業鏈盈利漲幅有限。2023年,我國PX產業鏈整體處于供需兩旺的形勢,同時由于上游PX供應趨緊,產業鏈利潤向上游轉移。
PX仍處于擴能高峰期,國內自給率快速提升
2023年,我國PX產能增加590萬噸/年至4206萬噸/年,比上年增長16.3%,自2019年新一輪擴能高峰以來,年均產能增速達24.8%。如此超高速增長下,2023年產能已增至2018年的3倍,多年來國內PX大量缺口現象已面臨轉變,國內自給率快速提升,已由2018年的40.2%提升至78%。2023年新增產能全部來自三大集團,其中中國石油廣東石化大煉化項目新建260萬噸/年,中國海油惠州和寧波大榭分別新建150萬噸/年和160萬噸/年,中國石化鎮海煉化擴能20萬噸/年。
與此同時,下游PTA也處于擴能高峰期,2023年有1000萬噸/年的新增產能釋放,產量增長17.7%,拉動PX需求增長18.3%。
雖然2023年PX仍處于擴能高峰期,但由于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及意外檢修等導致日韓裝置負荷偏低,而下游PTA需求增長加快。同時,美國汽油緊缺導致芳烴調油需求異常強勁,美國從韓國等亞洲國家進口了大量的MX(混二甲苯)和PX產品用作調油和下游PTA產品的合約供應,這使亞洲PX資源趨緊,從而導致PX價格大幅上漲。
PTA產能過剩加劇,國際化布局加速
2020年開始PTA進入了歷史上第二輪快速擴能周期,產能年增速均在15%以上。2023年隨著恒力惠州、嘉通能源等項目裝置陸續投產,新增產能仍保持在1000萬噸/年。恒力惠州分別于3月和7月投產一套250萬噸/年的裝置;嘉通能源于4月投產一套250萬噸/年的裝置。近幾年PTA的新建裝置單套規模都在250萬噸/年左右,工藝技術先進,生產成本較低,市場競爭優勢大。
2023年我國PTA產能已占全球的67%,在國內PTA產能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國內產能過剩加劇,加工費不斷刷新10年新低。同時,出口量顯著提升,也為PTA行業國際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PET維持高負荷運行,出口表現亮眼
2023年,國內經濟企穩回升,居民消費提升,出行需求增加,終端紡織服裝零售和軟飲料產量穩步增長,下游織機負荷保持在較高水平,拉動聚酯消費。產業運行向正常回歸,疊加強勁的出口需求,支撐國內聚酯工廠高負荷運行,全年聚酯開工率保持在90%左右。
2023年,長絲和短纖出口量分別為403萬噸和12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0.2%和20.9%。出口目的地主要為印度、土耳其、埃及、越南、巴基斯坦等地,流向與國內服裝產業轉移路線高度重合,在國外承接紡織服裝產業后,原料行業并未同步發展,必然增加對我國聚酯的需求,推動聚酯出口大幅增長。2023年,瓶片出口量為455萬噸,同比持平。近年來聚酯進入擴能高峰期,尤其滌綸長絲、聚酯瓶片產能增速居于首位,而終端需求增長相對滯后,導致國內供應過剩愈加明顯,預計未來一段時期,聚酯出口仍將是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壓力的重要一環。
展望2024
產業從周期低谷回升
2024年,因需求回暖,產能釋放減速,全球PX產業鏈已觸底回升,裝置開工率有所反彈,全球生產重心進一步向我國轉移,競爭日趨激烈,新建大型化裝置成本優勢明顯。
2024年,我國PX產業鏈整體擴能速度放緩,全行業處于調整緩和階段,因上下游供需錯配繼續存在,上游缺口再度放大,下游仍過剩嚴重,且伴隨終端紡織服裝南移加快,加大了國內聚酯原料的出口。總體來看,產業鏈已從周期低谷觸底回升。
國內處于擴能階段緩和期
2024年,本輪PX擴能周期暫告一段落,出現投能真空期。而隨著峴港石化、儀征化纖、獨山能源等項目的PTA裝置投產,2024年新增PTA產能為750萬噸/年,低于前兩年水平。聚酯將有近200萬噸/年的產能釋放。產業鏈擴能的規模及速度將明顯放緩,過剩壓力略有緩和,產業鏈重新調整平衡。
產業鏈利潤持續上移
前幾年,PX產能增長規模遠遠大于下游PTA及PET,產業鏈的利潤逐漸開始向下游PTA及PET傾斜,PX加工區間利潤大幅壓縮。
2022~2023年因成品油裂解價差較高,我國及美國調油市場火爆,大量芳烴資源轉做調油,抽緊了PX原料,從而使芳烴價格大漲,效益明顯提升,PX與石腦油的價差超過300美元/噸。
2024年,隨著成品油裂解價差回落,調油需求將有所走低。但因PX產能投放空白而PTA仍有超700萬噸/年產能投放,因此國內PX供應將再度趨緊,效益仍較為樂觀,產業鏈利潤將繼續向上游轉移。
經濟恢復帶動PX產業鏈消費
多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紡織服裝出口不斷增加,我國PX產業鏈內外需求旺盛,需求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印度、東南亞等地的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無法保證正常交貨,而歐美零售商為確保銷售季節供貨不受沖擊,將本來在印度、東南亞等地生產的訂單轉移到我國,使我國出口持續火爆。2022年國外疫情影響消退,訂單再度返流至東南亞。2023年,雖然國內PX產業鏈出口下滑趨勢不變,但國內需求復蘇,1~10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6%。2024年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向好,紡織服裝需求將平穩增長,帶動原料PX產業鏈的消費。整體來看,2024年PX產業鏈各產品需求增速將在5%左右,與GDP增速相當,主要表現為:
PX供應趨緊,自給率再度下滑。2024年國內PX無新增產能釋放,產量比上年增長3.6%;PTA仍有幾套大型裝置投產,產量比上年增長4.8%,PX供應將再度趨緊,進口量將明顯增加,可能重回千萬噸級規模,國產與進口資源競爭加劇,自給率將由2023年的78%降至76%。
PTA供需增速相當,但行業過剩持續存在,出口進一步放大。2024年我國PTA仍將有750萬噸/年的新增產能釋放,預計比上年增長8.6%,高于同期下游PET擴能增速6個百分點,同期需求增速為4.1%,行業長期處于供應過剩階段,產能滿足率將再度升高至137%,開工率被迫下行,企業將面臨拓展國際市場壓力。
當前我國PTA技術已發展至第四代,不僅單線產能提升為250萬噸/年左右,能量綜合利用、原料單耗及裝置維護費用也都有很大改善。新增裝置加工費約在300元/噸,而第一、二代裝置產能多在60萬~120萬噸/年,加工費在750元/噸左右,成本劣勢極其明顯。
在產能過剩的壓力下,行業競爭加劇,PTA加工費屢創10年新低。大型PTA企業注重“PX-PTA-聚酯”上下游一體化協同發展,通過全產業鏈的盈利來彌補PTA裝置的虧損,加劇了行業的優勝劣汰,部分小裝置可能長期關停,行業整合加快。
PET需求復蘇,產業集中度提升。2024年我國經濟恢復向好,國內紡織服裝消費向好,網上服裝零售保持穩定增長,直播、短視頻等新模式帶動服裝網絡零售增勢較好,對原料的需求增長加快。
從出口來看,越南、土耳其等東南亞及中東國家雖然承接了我國紡織服裝工業的部分轉移,但是配套的原料PET產能規劃相對滯后,一定時期內大多數原料仍需從我國進口。因此,綜合來看,未來我國PET需求將逐步進入平穩增長期。
從供應方面看,受困于長期產能過剩,PET行業去產能步伐將有所加快,同時投資增速將明顯放緩,大型化、一體化及差別化的企業將在市場激烈競爭中優勢明顯,產業集中度將明顯提升。
PX定價方式將有所改變
我國PX產業鏈條完整成熟,且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隨著商品交易量及套期保值需求增加,產業鏈產品紛紛開通期貨交易,是化工產品中金融交易品種最豐富的產業鏈。
2023年9月15日,PX的期貨及期權上市交易,與現有的PTA、短纖等期貨品種形成有效聯動,進一步豐富產業鏈相關板塊衍生品類型,為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風險管理工具,助力把我國化工產品的規模優勢轉化為定價優勢,進一步提升PX產業鏈的定價影響力。
目前,國內PX銷售分為單筆隨行就市定價的現貨模式,以及簽訂年度合同按公式定價的長約模式。PX行業的定價主要為長約定價,即PX工廠直接與下游用戶簽訂長期合同,以確保長期穩定的產品銷售。長約定價的購銷量約占PX內貿市場總成交量的90%,長期合同基本能夠滿足PTA工廠的原料需求。PX主流定價主要有三個參考價格,分別是亞洲合約價、中國石化合約價、第三方機構價。其中,PX供應商與用戶簽訂的年度長約(一年或兩年簽一次)普遍將第三方評估價格賦予一定權重納入長約計價公式。以人民幣計價的PX,有助于提升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議價地位,還有助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規避匯率風險。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