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有氣體:寒冬過后或迎春天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4-09





      近幾年,我國稀有氣體市場經歷了價格飆升和急跌的大幅震蕩行情。這期間,高昂的價格引發國內稀有氣體投資熱潮,但受市場環境、中間商效應以及投資方式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供需明顯失衡,市場寒氣逼人,到去年年底,價格跌至近6年來的最低谷。稀有氣體行業怎樣才能走出寒冬?復蘇的春天還遠嗎?面對這些問題,在近日召開的第四屆中國電子氣體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指出,業內應多關注低成本制造能力,將重心放到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敏感度、加快關鍵核心部件及流程研發、積極拓展應用等方面,讓稀有氣體價格恢復到“健康”水平,讓市場復蘇的春天早日到來。


      投資熱引發“過山車”行情


      中國電子氣體百人會稀有氣體分會會長李紅指出,2020年至2023年,氪、氙氣體價格經歷了從加速上漲到弱勢下降的“過山車”式劇烈波動。這期間,高昂的價格引發稀有氣體投資熱潮,2023年產量明顯擴增。


      “2023年,中國氪氣、氙氣產能預計分別達到14.84萬立方米(年產能,下同)和1.79萬立方米,產量預計分別增至9萬立方米和0.8萬立方米。需求方面,2023年,國內氪、氙氣體市場消費量分別在2.2萬至3.2萬立方米和0.2萬至0.3萬立方米,兩相對比,國內稀有氣體市場供需明顯失衡。這就導致2023年年底我國稀有氣體市場價格已處于近6年來的最低谷。”李紅介紹說。


      多重因素影響市場


      李紅表示,氪、氙氣體等稀有氣體的市場價格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主要受大環境影響,市場復蘇動力不足,同時稀有氣體存貨沒有機會完全釋放,從而形成中間商效應,出現明顯的供需差。從目前情況看,這種“低迷”或將持續一段時間。李紅認為,目前中間商對市場價格影響明顯。自從2021年下半年氙氣價格開始上漲,中間商便不斷采購稀有氣體用于銷售并囤貨,擬低吸高拋。由于目前稀有氣體價格處于近年來低位,只要價格稍微上漲,就會有中間商拋售,這就導致剛剛上揚的價格又迅速被抑制,所以近期稀有氣體價格難以迅速恢復。


      “不僅如此,稀有氣體投資方式的變化對生產成本影響也較大。以前,稀有氣體裝置多是隨著空分裝置一起設計、建設、投產,但近兩年投資的稀有氣體裝置多是在已有的老空分裝置上進行改造,建成外掛式的稀有氣體提取生產線。一旦市場價格出現持續下行,產線盈利能力就會急劇下降,甚至形成倒掛,這直接導致很多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虧損的現象。”李紅強調,氙氣生產成本包括設備折舊、能源介質成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每立方米氙氣的生產成本在幾萬元以上,如果開機率低,成本還會更高。


      需求好轉復蘇有望


      “半導體是氪、氙氣體的重要應用市場。2023年,國內集成電路產量為3514億塊,同比增加6.9%。中國電子市場的逐步好轉或將持續利好電子氣體行業。”李紅表示,稀有氣體市場價格經歷了“先揚后抑”,隨著經濟大環境逐步好轉,2024年稀有氣體市場也有望得到復蘇。


      李紅指出,2024年,行業要更加關注低成本制造能力,提升稀有氣體的盈利能力。同時,她希望生產商、中間商達成共識、主動作為,共同推動稀有氣體價格恢復到“健康”水平。


      “對于國內半導體客戶而言,他們主要關注氣體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和價格。例如IC集成電路晶圓的制造用氣品種多,對氣體純度和品質的穩定性要求高。在目前批量生產超級芯片過程中,氙氣、氦氣、氖氣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原料。”李紅表示,企業要把精力集中到全面滿足半導體行業對品質和服務的要求上來,沉下心提高系統能力,才是長久之計。


      中國電子氣體百人會副會長、中泰氫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黎佳榮指出,半導體市場存在周期波動性,作為其上游的稀有氣體行業要對市場波動敏感,建立預判機制,提前布局;戰略性選擇和管理供應鏈,建設上游生態。同時,面對國外對我國半導體工業的限制和封鎖,業界應加快關鍵核心部件及流程研發,在14納米/10納米產線國產化上實現突破和創新。(耿明月)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