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去年全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下降4.6%,利潤總額預計比上年下降26%,行業主營業務利潤率較前兩年出現明顯下降,但仍為近十年來僅次于疫情前的最好水平,行業運行整體平穩、有序。”在4月25日于河南新鄉召開的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第九次會員大會暨八屆五次理事會上,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修學峰向行業亮出了2023年磷復肥行業的成績單。同時,會議以“高效 高值 綠色 協同”為主題,探討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為行業今年的重要工作指明方向。
據修學峰介紹,2023年,磷肥的國內供應與消費基本匹配,表觀消費量為近五年平均水平,國內供應充足,能夠滿足農業生產的總量需求。此外,行業在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機制模式創新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多項創新成果發揮了行業引領的積極作用。轉型升級也取得新進展,龍頭復合肥企業的新型肥料產品占比從2019年的34.5%增長至2023年的42.2%,增長了7.7個百分點。在綠色發展方面,我國復合肥料行業低耗能生產工藝占比不斷提高;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綜合利用途徑更加多樣化。2023年,磷肥行業磷石膏綜合利用量4500萬噸,較上年增加620萬噸,利用率達到55.6%,比上年提高5.3個百分點;磷石膏無害化處理裝置規模達到2200萬噸,為磷石膏的無害化貯存和進一步資源化綜合利用創造了條件。
“但當前我國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正處于企穩回升、動力轉換、爬坡過坎和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的關鍵時期,其中磷復肥行業長期積累的三大矛盾仍然突出:一是資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給穩價任務帶來不確定性。二是行業發展帶來新問題,生態安全刻不容緩。三是創新能力不足,給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挑戰。”修學峰分析說。
對此,修學峰建議行業今年的首要工作依舊是 “保供穩價”,要做到保原料供應穩定、保原料價格穩定、保生產安全穩定。綠色生產方面要完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推進數字化綠色化改造、抓好突出安全環保問題,保證企業長周期可持續發展。產業協同方面要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提升,持續推進磷石膏的綜合利用,推進磷氟產業協同等。
在綜合論壇上,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劉興旭表示,近年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為適應新時期農業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國家提出《到 2025年化肥減量化行動方案》,要求著力實現“一減三提”,化肥行業進入減肥增效期,對化肥產品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復合肥行業在行業集中度、產品質量、肥料利用率等方面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磷復肥企業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在技術研發水平、綜合競爭實力等方面,與國際一流企業還有顯著的差距。“十四五”期間,復合肥行業將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促進農產品保質增產、生態環境友好為抓手,以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運行質量,向“轉型升級 提質增效”的總體目標邁進。在產業規模上,注重“減總量 增新量”,將復合肥總產量控制在適度的規模以內;在產業結構上,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依托,拓展產業鏈終端;在產品結構上,提高高效肥料的生產比例,新型復合肥料占比提高20%。
在高效方面,鄭州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湯建偉認為,我國肥料發展要以農業需求為導向,提升產品與需求匹配度,進一步明確肥料高效、過程優化、監管保障的含義。肥料高效:由養分供給向土壤環境,作物吸收和有效供給綜合調控發展,材料向高效、環保和價廉發展,產品向營養、植保、土壤改良和抗逆等多功能發展;過程優化:充分利用資源(如中低品位磷礦的中微量元素),降低能耗,通過工藝和設備優化,實現新型肥料由二次加工向一次生產轉變,向低成本高效率,綠色低碳產業轉型;監管保障:建立健全生產、銷售和使用全鏈條監管體系,保障新型肥料產業高質量健康發展。
在綠色降碳方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環保處副處長周波認為,當前行業存在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嚴峻,傳統污染物與新污染物治理壓力并存等壓力。同時,由于石油和化工行業能耗基數高,未來幾年還需要有一定量的碳排放增長,在國家雙碳背景下也面臨較大壓力。因此,全行業要充分認識加快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降碳方面,行業要深入開展碳減排,發展清潔能源、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發展試點示范深入實施責任關懷,加強宣傳培訓、實施效果評估。在減污方面,行業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加大高濃度廢水治理、加強化學品管理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節能、節水、礦產資源高效利用。在擴綠方面,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完善綠色標準體系、深化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加快工藝技術改造,減少有毒有害物質使用、開發綠色工藝、推進清潔生產。在增長方面,行業要鞏固優勢產業,推動新興產業綠色高起點發展,前瞻布局綠色低碳領域未來產業,大力發展高端環保產業,培育綠色融合發展新業態。
在協同發展方面,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總工程師高永峰認為,我國磷氟資源保障及互補條件已經具備,目前我國磷氟產業協同發展正處于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過渡時期,從終端和初級加工產品,產能過剩階段,向高端和戰略新生產業發展,市場前景廣闊。因此將磷、氟協同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指導企業和地方政府在磷氟協同發展方面的決策和行動;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布局,加強磷化工和氟化工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在政策層面給予支持、鼓勵,用于支持創新研發、產業升級和環保治理等工作;強化標準建設,提升發展治理,制定和出臺相關標準和規范,提升資源利用水平,確保產品質量。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彬表示,世界一流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六大共性特征:一是領先的創新戰略與規劃能力。二是建立層次清晰、分工合理的組織體系。三是建立科學先進的研發管理機制。四是擁有高水平的研發投入與人才隊伍。五是實現外部資源的充分整合利用。六是保持著高效的產出與行業引領地位。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化工行業高端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工趙立群解讀《推進磷資源高效高值利用實施方案》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已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磷化工行業亟須加快轉型升級,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科技創新能力是磷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國目前磷資源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基礎產品比例偏高,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的高端產品供應不足,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亟待提升。該《方案》圍繞磷礦資源高效開發、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磷化工綠色安全智能化生產、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和高值化規模化利用等關鍵環節,要求加大技術攻關,筑牢全產業鏈轉型基礎。一方面是關鍵技術創新,包括突破綠色化技術、智能化技術和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另一方面是高端產品創新,包括高附加值磷化學品與含氟新材料等產品的研究開發。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肥料服務部部長段路路認為,目前肥料行業存在關鍵性技術創新力不足,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功效與市場需求及農業需求匹配度低的問題,這就將導致肥料產品功效不明顯,從而引起產品性價比低,導致農戶購置意向低。因此行業在戰略方向應該立足國家需求、農業需求、農業生產體制變化、氣候變化、肥料資源狀況,以及可能面對的制約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生產問題,開展更加高效、更加生態的肥料新產品研發。在技術方向,要以多功能化、綠色低碳化、健康功能化發展,例如肥料的加工工藝向綠色低碳轉型、開展施肥技術多元化攻關、產業發展方針轉變為以農業生產需求為導向、合理開發利用磷資源、持續深入水肥一體化技術、規范現有法律與標準體系等。
本次會議由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主辦,由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由鄭州大學、武威金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強盛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新型肥料分會、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肥料助劑專業委員會協辦。(王儷錦)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