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洲反傾銷、反規避調查等影響,今年柴油市場出口受阻,市場運行壓力加大。在“雙碳”戰略下,生物柴油發展前景廣闊,但前進道路并非一帆風順。
生物柴油優勢明顯,具有顯著的環保性和可持續性。生物柴油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遠低于傳統石化柴油,排放的有害物質較石化柴油可減少30%,通過催化劑等特殊手段,污染物質排放量可減少60%以上。此外,生物柴油的生產原料主要來源于可再生資源,這種循環利用的特性使得生物柴油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生物柴油市場需求潛力大。生物柴油作為一種促進碳減排的綠色能源產品,受到全球關注。歐盟是生物柴油全球最大的需求地區,強制性添加政策是推動生物燃料使用的主要原因。2023年,歐盟將生物燃料在交通領域的使用比例提升至29%,進一步促進生物燃料行業的發展。從我國市場來看,2023年,生物柴油出口量為195.4萬噸,同比上漲8.15%,顯示了市場需求的增長。隨著國內外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動,生物燃料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到2030年,我國生物燃料產量將達2398萬噸標煤,需求量將達2746萬噸標煤。
但是生物柴油市場化條件欠缺。生物柴油產業面臨全球市場劇變帶來的嚴峻挑戰,特別是去年8月份歐盟對我國產品原料可持續性和價格優勢的深度審查,對國內市場形成較大利空,使得國內生物柴油廠家訂單數量下滑,開工低位震蕩,利潤多次出現倒掛,這一局面短期難改。生物柴油行業生存基礎較為薄弱。雖市場需求旺盛,但是這種需求的動力仍然是政策性文件和硬性環保要求,對于生產企業和消費企業來說,生產和使用生物燃料更趨向于純粹的政策支持,主動應用的意愿不強,生產企業經營非常依賴政府補貼,缺少市場化的條件。因此推動包括生物柴油在內的可再生生物燃料的廣泛應用,僅有環保層面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遠遠不夠,單憑政府經濟補貼的激勵,從根本上無法支撐生物燃料的長久發展。
這需要行業加強合作共同推進生物柴油的發展以及應用。技術創新是推動生物燃料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未來,隨著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的不斷完善和升級,生物燃料在能源消費領域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因此,行業要通過國內外的合作,共享技術、資源和市場,建立生物燃料行業在經濟上具備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這是推動生物燃料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石萱)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