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至8月,純堿市場弱勢運行,跌幅超30%,并在8月下旬創下近兩年新低。受下游需求轉弱影響,純堿企業庫存累積速度顯著加快,8月純堿企業庫存量維持在100萬噸以上,8月26日更是達到124.2萬噸,創近三年同期最高點。業內人士認為,在供需失衡下,雖有下游階段性補庫、裝置減產及凈出口增加等利好加持,純堿市場依然難以走出低谷,后市或延續下行走勢。
階段性補庫難改市場弱勢
目前,玻璃廠純堿庫存估算在15天左右,整體庫存高于去年七八月份以及11月的這兩輪大漲時期,但較今年5月底22天左右的庫存有一定下降。這主要在于近期以來純堿期貨盤面連續下行引導現貨市場交易價格急劇下跌,受“買漲不買跌”市場心理影響,玻璃廠大多持觀望心態,補庫意愿不強烈,多以消耗自身庫存為主。
正信期貨化工分析師黃益認為,受2025年1月期貨合約后期面臨中秋、國慶假期以及春節前的提前補庫影響,目前堿廠庫存絕對量偏高,但庫存集中度較強,多數廠家暫無明顯庫存壓力。未來純堿裝置一旦發生異動或者期貨盤面階段性上行,將刺激玻璃廠的買貨情緒,不過在玻璃廠純堿庫存絕對量尚可下,存在一定的議價能力。
總體來看,近期玻璃與純堿的漲跌走勢呈正相關。玻璃廠的純堿庫存高低將決定其后期采購節奏。在有足夠庫存的情況下,玻璃廠議價能力有所增強。如果玻璃廠的純堿庫存延續降低態勢,未來應對風險能力則會下降。目前玻璃廠的純堿庫存絕對量處于相對偏低水平,如果玻璃價格止跌甚至有所反彈,玻璃廠階段性補庫仍可能發生,但這仍然難以扭轉純堿弱勢運行情況。
裝置減產出口增加仍需時日
從利潤來看,目前氨堿法純堿生產成本在1700元/噸左右,在過去兩三年企業大幅盈利下,短期虧損并未造成企業大面積主動減產,未來成本是否能支撐純堿價格趨穩主要看純堿產量是否減少。
一方面,如果近期純堿價格的持續下跌打破部分裝置成本線,造成部分企業持續虧損,這時高成本對抗能力較弱的小產能裝置勢必會主動減產。
另一方面,我國是純堿凈出口國,年出口量基本在150萬噸左右。2023年上半年國內價格走弱,出口尚可。但下半年隨著國內貨源相對緊張,出口減少,進口增加。今年上半年仍延續該態勢。黃益認為,隨著近期國內純堿價格持續走弱,進口將減少,后續凈出口或將增加。8月國內現貨價格繼續下行,未來出口窗口可能打開。
但總體來看,純堿小產能裝置主動減產或退出仍需看純堿市場低迷持續時長,如果純堿價格持續在成本線以下運行,主動減產的預期將增加。同樣,純堿出口由增加轉為凈出口格局也需要時間。裝置減產及凈出口增加均需要一定時間支撐,雖能一定程度下減緩下行壓力,但難改近期純堿市場低谷態勢。
市場觀望情緒依然濃厚
7月主要經濟數據依舊顯示著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完成全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標,預計未來政府將加快落實前期政策,后續增量政策出臺概率加大。
黃益分析,從海外來看,美聯儲近日表態將開啟降息周期,前期市場擔憂的海外衰退從近期的數據上看并未顯現,當海外真正步入降息周期,國內則可能也會出臺相關經濟刺激政策。若國內宏觀情緒邊際改善,或對與國內經濟相關的純堿等化工品起到一定的支撐。
但當前“金九銀十”傳統旺季已至,純堿市場仍延續弱勢運行,下游采購仍以低價剛需為主,市場交投氣氛較為低迷,觀望情緒依然濃厚。
長期來看,隨著檢修陸續結束,純堿供給增速或大于需求增速,行業產能過剩的格局依然存在,在下游需求疲軟的抑制下,純堿廠家的整體盈利能力可能進一步走弱。短期來看,純堿市場延續下行趨勢,現貨價格基本跌至成本線,玻璃廠仍以少量補庫為主,階段性補庫行情難以扭轉純堿運行弱勢;減產及凈出口雖能減緩下行壓力,但難改近期純堿市場低谷態勢。綜合分析,預計短期內純堿市場將繼續維持偏弱運行態勢。(張勤業)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