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區域間協調發展?在9月1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行的“四省一區”石化行業協會座談會上,成立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化工產業發展戰略聯盟,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四省一區”石化行業要協力推動區域化工行業協同、耦合發展,加快化工行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轉型升級,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本次會議以“分享經驗、共促發展”為主題。選舉產生了相關管理機構,河南省石化協會會長馬源、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張立軍、山東省產業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院長顧衛榮、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劉虎、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會長馮志武為名譽理事長,河南省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為執行理事長。
“區域協調發展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實現共同發展目標的基本途徑和重要舉措。因此,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是合作共榮。”對于化工產業發展戰略聯盟的成立,蘇東認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是未來工業領域抑制產能過剩,適應能耗、碳減排、環保、應急等區域集中過大的有效途徑。
蘇東說,當前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多重挑戰。在此背景下,構建“四省一區”化工產業發展戰略聯盟,對于區域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意義重大。
在蘇東看來,“四省一區”有著共同的特點:能源原材料比較豐富,商貿物流產業比較發達,農業經濟優勢明顯,基礎工業實力雄厚。就化學工業產業而言,按照可比銷售收入計算,2023年山東2.4萬億元,河南1.1萬億元,河北8000億元,山西5000億元,總量4.8萬億元,內蒙古3500億元,占全國16萬億元的四分之一。產業門類齊全,互補性很強,具備協調發展的潛力。但也存在著產業同質化、鏈條短、高端化學品制造能力不強、產業融合度不高等短板和不足。
針對“四省一區”化工產業實際,與會代表一致表示,要多措并舉,因政施策,共同推動“四省一區”化工產業協同發展。
一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四省一區”化工協會要充分發揮產業聯盟協同推動作用,依托各自資源、產業和區位優勢,確定各省區產業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優勢互補、產業耦合發展之勢。
二是做好頂層設計和探索工作新機制。“四省一區”化工協會要共同推進建立政府政策要求、行業技術訴求、成果轉化需求和投資咨詢等信息互通機制,并做好與“京津冀”國家戰略接軌發展路徑;產業聯盟要積極探索推動“四省一區”石油和化學工業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方式、新路徑。
三是促進產業相互融合。各省區產業應用場景、進出口產品產業結構、現狀和市場需求等差異較大,要實現差異化發展,重點向精細化學品、電子化學品、生物醫用材料、功能性新材料等方向發展。
四是推動科技創新。國內化工行業面臨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困境,“四省一區”化工協會要努力建成為企業謀發展、為行業謀創新的技術服務平臺,深入行業龍頭、鏈主、專精特新等優勢企業,積極推動企業科技創新,協同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
五是推動區域協同服務新理念。產業聯盟要凝聚“四省一區”協會力量,共同挖掘本地區資源、產業和區位等潛力,為行業選定科技創新、特色產業園、中試平臺等項目,在聯盟域內落地。協同各省項目、產能聯動,控制產能供需平衡發展,遏制供需失衡,保持行業可持續發展。
“產業聯盟的成立,勢必會激活北方經濟的發展活力。”蘇東說,“四省一區”化工協會要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積極探索化工產業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盡快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和具有北方活力的產業體系,帶動周邊省份協同發展。
據了解,“四省一區”化工產業發展戰略聯盟第二次會議將于今年11月24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耍旭祥)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