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起步較晚,但通過不懈努力,我國鈦白粉行業后來居上,到2023年行業全流程生產企業已達42家,總產量416萬噸,總產量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并成為鈦白粉凈出口大國。
我國鈦白粉工業起步較晚,1956年,公私合營的上海華恒化工廠(后來的上海鈦白粉廠)開始用硫酸法生產電焊條、搪瓷用的非顏料級鈦白粉,相比1916年挪威建成世界第一座鈦白粉工廠晚了整整40年。
到2024年,我國鈦白粉工業已走過70年的歷程。早期我國鈦白行業的從業人員,在一無圖紙、二無技術資料、毫無外援的情況下,因陋就簡,在當時物資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依靠中國人聰明、勤勞、堅韌不拔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建立并夯實了我國鈦白粉工業的基礎。
1957年,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開始組織力量系統研究開發顏料級銳鈦型鈦白粉的生產工藝,1958年在天津、濟南、無錫等地建立了一些非顏料級小型鈦白粉工廠。1962—1963年,天津化工研究院顏料級銳鈦型鈦白粉擴大試驗成果,在上海華恒化工廠和天津同生化工廠進行了工業化試生產,并通過了化工部和上海市化工局共同組織的鑒定,為我國硫酸法銳鈦型鈦白粉生產奠定了工藝基礎。
在制定“七五”計劃時,化工部提出“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工藝并舉、基本建設與技術改造并舉、技術引進與國內技術開發并舉”的發展方針,一批萬噸級鈦白粉工廠開始籌建,技術引進也開始有序進行。
其中,核工業部404廠引進捷克波利彩公司鈦白粉的工藝、工程技術,于1993年建成了1.5萬噸/年硫酸法鈦白粉工廠;四川重慶渝港鈦白粉股份有限公司引進波蘭波利茲鈦白粉工廠的技術和設備,于1995年建成了1.5萬噸/年鈦白粉廠;1994年遼寧錦州鐵合金廠建成了我國第一套1.5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廠。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特別是404廠、渝鈦白等引進的成套技術裝置的成功投產,在我國鈦白粉行業的技術進步、裝置大型化方面起到了推動和示范作用。
技術進步、裝置大型化也在推動鈦白粉行業產能集中度不斷提升。從1998年到2023年的25年間,行業年產能由19萬噸提升到520萬噸,年均增長率達14.15%,年均增量達到20萬噸以上。
上世紀90年代前,我國尚無一家萬噸級鈦白粉生產企業。到2023年,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產能已達151萬噸(其中氯化法70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鈦白粉工廠。上世紀90年代前我國只有南京一家鈦白粉工廠生產少量金紅石型鈦白粉,2023年我國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高達360萬噸,占全國鈦白粉總產量的86.53%。上世紀90年代前我國尚無一家氯化法鈦白粉工廠,到2023年已有5家氯化法鈦白粉工廠,生產能力接近100萬噸,實際產量69.2萬噸。2023年,42家全流程型鈦白粉生產商中,實際產量達到10萬噸及以上的特大型及大型企業16家,綜合產量為354萬噸,占行業總產量的85.1%。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全行業節能、環保和清潔生產成效顯著,新工藝、新技術在多家企業得到廣泛應用,部分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在環保和清潔生產方面,酸解尾氣處理、酸解尾渣回用、鈦液低溫多效濃縮、煅燒轉窯尾氣余熱回用、MVR低溫蒸發技術、鈦石膏壓榨技術等均在行業得到大面積應用。
鈦白粉產業鏈發展也日趨成熟。各鈦白企業逐步創造條件走聯產道路,龍佰集團、東佳集團、惠云鈦業、魯北化工、寧波新福、道恩鈦業、潛江方圓等大批骨干企業推出了硫—鈦、硫—磷—鈦、硫—銨—鈦、硫—鐵—鈦、硫—鈦—石膏—水泥等各具特色的綠色產業鏈。
我國鈦白粉企業產品品質也日益提升,龍佰集團、東佳集團、攀鋼釩鈦、潛江方圓、惠云鈦業等一大批企業的涂料、塑料專用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粉品質已比肩國際一流水平,受到高端市場的認可,引導我國向鈦白粉強國努力奮進。(姜小毛)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