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純堿還有下行空間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24





      自遠興阿拉善產能逐步投放以來,純堿就被現貨業者和期貨投資者烙以“過剩”的標簽。那么,過剩的純堿市場還有下行空間嗎?對此,筆者以為,從基本面判斷純堿后市或仍有下行壓力。但期現貿易模式下,很多傳統的現貨價格運行規律已經改變,宏觀氛圍變化、上游價格策略等均可能對后市趨勢和變化構成較大影響,需要投資者與現貨業者密切關注。


      據隆眾資訊數據顯示,11月第一周國內純堿產量為71.03萬噸。需求方面,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對純堿周度需求為33.64萬噸,輕堿國內周度需求約27.5萬噸,周度凈出口純堿約2萬噸,從以上數據綜合可得出當前國內純堿周度過剩約7.89萬噸。在這種過剩與庫存增加的路徑下,行業或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但今年以來純堿行情節奏變化頻繁,下行過程并非如市場預想的那般清晰,這主要是期現貿易模式作用的結果。


      純堿行業自2019年上市期貨品種、2021年期現商開始大量參與期現結合貿易模式,經過多輪磨合融入,期現貿易模式如今已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傳統上下游企業認知和接受。期現貿易模式下,預期層面的利好對上游生產企業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會迅速帶來現貨端銷售量的增加,生產企業進而提高出貨價格,或在待發訂單增加后進行封單操作,進一步提振市場情緒。因此,雖然行業的供應過剩似乎沒有改變,但價格變化的節奏卻變得讓人捉摸不定。在現貨從業者看來,當前市場節奏出現了顯著變化,很多傳統的現貨價格運行規律似乎已經失效。


      據隆眾資訊數據統計,截至11月11日,國內純堿企業庫存為164.38萬噸,11月第一周純堿中游社會庫存33.6萬噸,兩者加和后,11月第一周上中游庫存合計達到201.1萬噸,創歷史新高。但因當前期現貿易模式下市場特點較過去存在差異,更傾向于關注市場拐點變化而非絕對的庫存水平,庫存絕對位置僅作為當下行情判斷的參考指標之一。


      對當下純堿市場而言,顯而易見的市場壓力在于供應過剩問題。若按周度過剩7.89萬噸核算,仍須370余萬噸產能停產才能使產業鏈實現供需兩端的平衡,這一規模對于當前純堿行業整體產能而言占比較大,要實現大量減產尚需要一定時間。


      另外,期現商參與帶來的“蓄水池”功能已在純堿市場顯現。在“蓄水”過程中,為上游企業所緩解的壓力并不會憑空消失,未來盤面價格下行且低于現貨價格的階段中,“蓄水池”也將經歷集中“放水”出貨的過程,屆時對上游廠家直接出貨的壓力將顯著增加。當前據市場普遍調研情況,除中游在庫部分外,仍有較多前期期現模式采購貨源有待后續進入中游庫存,對未來純堿市場構成一定的潛在壓力。


      綜上而言,從基本面判斷,純堿后市或仍有下行壓力,但實際節奏會受到如宏觀氛圍變化、上游價格策略、突發性供應減量、下游冬儲采購情緒等因素影響,這些均可能對后市趨勢和變化構成較大變數,需要投資者與現貨業者進行密切關注。(于小棟)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