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召開之際,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國際發布公司首份《應對氣候變化報告》,向社會各界鄭重宣布公司將較國家目標提前十年,即2050年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國化工行業首份由企業根據氣候相關披露準則編制發布的氣候行動專題報告。報告主要參考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上海證券交易所本月最新發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征求意見稿)第二號應對氣候變化議題》等相關指引,圍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方面,向利益相關方全面展示了公司的氣候雄心,以及推動氣候行動的戰略規劃、務實行動和積極進展。
中化國際董事會秘書柯希霆表示:“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綠色低碳是增強氣候韌性、實現經濟社會和企業自身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期望通過這份報告增進利益相關方對公司綠色低碳發展的信心,也將持續結合自身優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有效防范和應對各類氣候風險和外部挑戰,牢牢把握氣候變化轉型機遇,在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的同時,塑造業務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競爭優勢。”
擘畫零碳藍圖
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四年來,堅持走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以最大決心推進降碳減排工作,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在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作出貢獻。化工行業作為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產業,低碳轉型對于中國實現碳中和和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中化國際圍繞碳中和目標,已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時間表,即“力爭于2029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達峰,2030年實現碳達峰,2050年實現碳中和”,并根據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和中長期規劃,制定了三大戰略部署:一是制定“2020-2030年初步減排、2030-2040年深度低碳、2040-2050年趨于零碳”的降碳路線圖;二是構建凈零碳綠色產業鏈,圍繞“堅持碳提質、推進碳減量、加強碳利用、提升碳能力”,面向各業務板塊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并組建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節能降碳服務,實現全流程碳排放管理,推動產業鏈低碳高效轉型;三是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在加強能源管理、使用清潔能源、降低動力能耗、淘汰落后設備等方面實施具有競爭性的措施,全方位推動節能減排。
柯希霆表示,中化國際致力于打造創新型化工新材料領先企業,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的設定不僅基于科學方法,且對標世界一流,雖然極具挑戰,但公司將盡最大努力平衡好產業發展和節能降碳,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不斷提升低碳轉型的速度和深度,以央企責任擔當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締結責任商業
為保障愿景目標落實達成,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中化國際建立了以董事會為最高管治和決策機構的氣候治理架構,并設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及其工作機構”,通過分工明確、權責清晰的治理架構和工作機制,自上而下全面推進氣候相關工作,充分保障應對氣候變化各類事項有效融入各層級履責過程,持續提升氣候治理水平。
同時,公司堅持“內伸+外延”雙輪驅動,不斷強化氣候治理,對內打造“8S氣候變化管理路徑”,嚴格規范氣候管理標準和流程,全方位提升員工的低碳意識和專業技能,持續深化氣候變化應對舉措;對外積極發揮自身業務優勢和行業領導作用,賦能產業鏈價值鏈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圈,攜手各方共同面對氣候變化挑戰。
增強氣候韌性
應對氣候變化挑戰與機遇同在。中化國際建立識別、評估、排序、應對全流程氣候風險和機遇管控機制,有效提升氣候變化的適應和應對能力,牢牢把握發展機遇,推動業務可持續發展。
針對識別出的氣候風險和機遇,公司不僅根據“發生可能性”和“潛在影響程度”兩個維度,評估風險和機遇發生的概率以及重要性,還開展“影響實質性”和“財務實質性”的雙重實質性分析,全面了解各項風險和機遇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程度以及對自身業務運營、發展戰略和財務狀況的影響程度。
同時,采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s)的氣候情景和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的氣候情景,分別對物理風險、轉型風險和機遇進行情景分析,并基于分析結果制定相應的應對舉措,積極防范控制風險,搶抓重要機遇,確保穩健運營管理。
驅動綠色變革
徹底的綠色變革是推動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中化國際從“推進低碳生產運營、提供綠色解決方案、引領價值鏈降碳”三大維度開展行動,不斷強化綠色低碳運營實踐,同時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和示范引領作用,攜手價值鏈上下游共同降碳,讓綠色發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公司以生產方式和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優選低碳環保設備和工藝,研發低碳技術,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制造體系,不斷減少自身生產運營環節的溫室氣體排放。2020-2024年,公司圍繞設備升級、技術改造累計實施重點低碳項目92個,投入金額累計約4.37億元;低碳技術研發投入累計10.88億元,占研發總投入18.5%。
中化國際還組建碳資產管理團隊,從碳咨詢、碳交易、碳項目開發、綠電綠證交易等維度加強能源與碳排放管理,打造碳資產管理優勢,為國際化碳資源獲取提供保障。
聚焦化工新材料核心主業,中化國際不斷評估產品的可持續性表現,橡膠防老劑、環氧樹脂、對位芳綸、工程塑料、化工中間體等領域的眾多核心產品已通過ISO 14067產品碳足跡認證和ISCC PLUS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針對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工業水處理、電子電器、醫療等行業獨特屬性和復雜場景,為客戶創新研發并量身定制綠色低碳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加速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社會經濟全面綠色轉型。2023年,公司可持續產品產量較2018年增長44.69%,可持續產品營業收入約為11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1.42%。
在促進自身節能降碳的同時,中化國際還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優秀實踐沿鏈傳播,帶動全價值鏈上下游共同推進低碳轉型。一方面,在供應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融入包含節能降碳和氣候變化在內的社會責任要求,通過綠色采購、綠色物流、低碳回收和循環利用等方式推進供應鏈減碳,并組織可持續供應鏈培訓,促進供應商可持續管理水平提升,營造對環境和氣候負責的供應鏈;另一方面,構建廣泛的交流合作機制,搭建創新平臺,落地綠色創新項目,研發低碳關鍵技術,制定產品碳足跡相關標準,分享低碳轉型經驗,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更大范圍的碳減排。
綠色低碳轉型任務迫切且艱巨,實現“雙碳”目標還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未來,中化國際將繼續圍繞“精細化學,綠色生活”的企業愿景,立足自身業務發展戰略,錨定“雙碳”目標,集合公司內外部優勢資源,拓展節能減排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氣候變化適應和應對能力,為中國化工行業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的先鋒模范。(郁紅)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