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2024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布。《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已經具備了舉足輕重的行業地位。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統計,2023年石化行業總營業收入15.95萬億,非公經濟7.96萬億,占比50%;石化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3萬余家,其中民營企業2.7萬余家,占比超過90%。在精細化工領域,民營企業交出的成績尤為亮眼,產能占比可達80%。在世界舞臺上,我國石化民營企業的國際影響力也日益顯著。在2024年全球化工企業50強榜單中,國內10家化工企業上榜,其中民營企業6家,在2024全球化學化工品牌價值50強榜單上,國內7家品牌上榜,其中民營企業5家。
同時,石化民營企業也作出了不可或缺的社會貢獻,2023年重點石化民營企業納稅總額2942億元,于2014年相比增長了11.2倍;員工總數76.3萬人,于2014年相比增長了16.64倍,吸納了超過80%的就業人數。
《報告》還展示了石化民營企業在石化行業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發揮的科技創新“生力軍”作用。民營企業近10年來研發投入平均增長率超過30%,在研發方向和投資方向中,工藝或流程改進、技術改造占比最高,其次為新材料或新技術開發和基礎投入。近三年,有80%的重點石化民營企業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80%以上的企業制定并實施了本企業的“雙碳”行動方案,50%以上的企業實現了重大新項目投產,90%以上的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取得了顯著的創新成果。在國家認定的7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中,石化企業165家,占比13.9%,其中民營企業135家,占比80%;在已認定的5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有石油和化工企業1523家,占比11.9%,其中民營企業1371家,占比90%。
但同時《報告》也指出,當前市場環境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產品技術服務同質化,現代企業治理能力欠缺等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石化民營經濟應當堅定發展信心,以黨建引領實現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一是要聚焦創新驅動發展,在技術安全、節能環保領域尋求突破;二是要推動轉型升級,實現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三是要著眼專精特新發展,利用政策支持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四是要推動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增強國際影響力;五是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產業人才。
“當前形勢下困難和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在黨中央‘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指引下,在中小企業促進法和民營經濟促進法兩部國家法律的推動加持下,廣大石化民營企業必將進一步堅定信心,通過不斷創造、創新、創業,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小企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靜敏說。(靳雅潔)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