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實施《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據悉,工業是氫能應用的重點領域。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氫冶金可實現規模化應用,全球年用氫需求達到660—1400萬噸;綠色甲醇、綠氨的年用氫需求超過4800萬噸。有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氫氣產量超3500萬噸,同比增長約2.3%,占全球產量1/3左右。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全球第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潛力巨大。據有關單位測算,截至2024年6月,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突破10萬噸/年,規劃及在建產能約800萬噸/年。
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是促進節能降碳、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是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裝備支撐和技術推廣取得積極進展,清潔低碳氫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煉化等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在工業綠色微電網、船舶、航空、軌道交通等領域實現示范應用,形成一批氫能交通、發電、儲能商業化應用模式。培育一批產業生態主導力強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聚區,以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初步構建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
《實施方案》聚焦清潔低碳氫替代,氫冶金,氫碳耦合制綠色甲醇,氫氮耦合制綠色合成氨,氫燃料電池汽車,氫動力船舶、航空、軌道交通裝備,氫電融合工業綠色微電網等應用場景,系統提出30項具體工作任務。
《實施方案》要求,對符合條件的氫冶金等低碳前沿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給予產能延期置換政策支持。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就近消納機制。鼓勵各地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制氫支持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參與電力市場,通過削峰填谷等措施降低制氫成本。建設氫能領域科技創新平臺、中試驗證平臺、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等。各地方創新管理模式,制氫加氫一體站不再限制于化工園區。培育氫能領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打造一批氫能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