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4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在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下,石油和化工行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全面推進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實績實效。歲末年初,本版推出《2024年石化行業洞察》系列報道,盤點行業一年來的發展亮點和所取得的成就。
2024年是砥礪奮進的一年。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石油和化工行業以自我變革的勇氣、攻堅克難的銳氣、開拓創新的朝氣、奮發有為的正氣,向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愿景闊步前行,譜寫出一篇篇綠色轉型的美麗篇章。
這一年,石化行業繼續將綠色低碳轉型的要求融入行業發展全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強化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實施存量項目節能降碳、環保治理改造,全方位、全鏈條、全領域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目前,煉油、乙烯、煤制合成氨等重點產品能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3%,用水效率總體上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全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
產業結構升級持續推進。2024年,石化行業大力推動煉化、氮肥、磷肥、氯堿、橡膠、染料、涂料等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廣節能低碳和清潔生產技術裝備,推進工藝流程更新升級;建立健全落后產能退出機制,持續更新能效、水效和碳排放等約束性標準;對標綠色工業園區建設要求,開展布局集聚化、結構綠色化、鏈接生態化整體改造升級,以標準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傳統能源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能源消費逐步轉入低碳行列。一方面,石化行業堅持煉化一體化、煤化電熱一體化和多聯產發展方向,推動合成氨、甲醇、煉化等產業與綠氫綠電耦合,促進現代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大力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項目示范,構建油氣勘探開發綠色低碳融合產業體系。另一方面,石化行業積極謀劃布局氫能、生物制造等未來能源,構建氫能制、儲、輸、用等全產業鏈技術裝備體系,建立生物制造核心菌種與關鍵酶創制技術體系,開展CCUS與工業流程耦合、二氧化碳生物轉化利用等技術研發及示范,不斷探索“超級能效”工廠和“零碳”工廠建設。
生產過程無廢化轉型愈發穩健。2024年,石化行業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一項重大戰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且形成了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比如貴州磷化已經形成磷石膏新型建材、高溫無水磷石膏、磷石膏制酸循環利用三大產業化途徑,破解困擾行業多年的難題,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發展新路。再比如2024年9月2日工信部公示的“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典型案例中,化工園區和企業占據了“半壁江山”,形成了化工園區統一規劃要重在實現源頭減量和綜合利用、企業串聯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要重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等發展經驗。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走深、走實。通過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全產業鏈應用,建立行業能耗碳耗監測機制、污染排放預測預警閉環管控機制,加強廢氣、廢水及固體廢物精準監控、高危加工環節實時智能管控,石化行業數字轉型、智慧管理的效能越來越顯著。在《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全面綠色轉型“十大典型案例”》中,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將智慧管理引入到能源管理、生態保護等領域,發展質效不斷提高。
這一年,行業的綠色發展可謂“內外兼修”。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進入新階段,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已成為全球上市公司、跨國企業、金融公司以及投資者普遍認可的理念和石化行業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和載體。根據第七屆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大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2023年滬深京股市上市公司中,石化化工企業總計550家,發布ESG相關報告的有效樣本企業數量占所有上市石化化工公司數量的39.45%,較去年上漲10.7%;企業平均得分為38.08分,較去年增加12分。
從ESG信披量質齊升中可以窺見,石化行業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蹄疾步穩,綠色化工、美美與共的行業形象正在進一步美化。(劉冰逸)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