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劃煉化行業“十五五”發展時,應重點關注煉化結構、煉化產能、進出口政策、石油價格等方面,抓住外部環境轉換窗口期,以推動煉化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抓住煉油產能建設的最后黃金期,協調煉化產能配套增長
世界煉油業在過去兩百年中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小規模粗放型到大規模集約型的發展階段。
預計到2035年前后,世界煉油產能建設將迎來最后一個大周期,煉油能力增幅有限,世界煉油能力將控制在60億噸以內。與此同時,煉化行業重心將逐步轉向化工新材料領域,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我國煉油行業正處于關鍵轉型期。根據2024年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的《煉油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到2025年底,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控制在10億噸以內。2024年,我國煉油能力增至9.55億噸,但由于下游市場需求不足,全年原油加工量有所下降。預計到2028年,我國煉油能力將達到9.8億噸的峰值,隨后在2030年回落至9.6億噸左右。國內煉油產能需同時滿足成品油、化工用油、進口原料及潛在出口等需求。從國內成品油需求和出口的角度看,國內煉油能力已顯供過于求;但從化工需求的角度看,若國內乙烯產能超過8000萬噸,煉油供需只是存在結構性矛盾。因此,建議協調化工產能與煉油產能的配套增長,以更好滿足國內化工需求,減少對進口化工原料的依賴。
全球基建投資時代漸遠,主動應對煉化產需結構性矛盾
全球能源行業正從大建特建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轉向現有設施的維護保養階段,新建項目的投資將顯著減少,基建投資的黃金時代逐漸遠去。與此同時,能源行業通過技術效率提升、模塊化建設、低成本資源開發以及項目開發周期縮短等措施進一步降本增效,大幅降低了對新增投資的需求,這也使得產能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
在過去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暫時的產能高速增長通常是增量市場的周期性現象,當市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后,新增需求往往能夠消化富余產能。然而,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下游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未來的產能供需壓力將更多表現為存量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因此,需要管理部門和企業主動應對煉化產需的結構性矛盾。
積極調整進出口政策,減少來料加工的原油進口
中國石油市場的供需關系受到原油進口、煉化一體化、煉廠結構、石化化工需求、成品油需求及出口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受到持續的經濟結構調整、節能降耗、交通用能清潔化以及替代能源快速發展的影響,我國成品油消費顯著下降,預計到2030年國內成品油供過于求將超過6000萬噸。當前國內煉廠開工率下降,成品油需求快速達峰,成品油出口壓力不斷加大,加之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這種“兩頭在外、污染留在國內”的來料加工模式已不可持續。
在“十五五”期間,綜合考慮國內市場的供需平衡和國際市場的競爭態勢,在保障國家戰略儲備原油和商業儲備原油正常進口的前提下,建議減少來料加工的原油進口,嚴格控制汽柴油調和原料和“隱形資源”的進口,完善成品油出口機制。同時,應優化煉油產能,大力整頓成品油和化工市場秩序,以緩解成品油供需矛盾,提高煉廠開工率和改善煉油毛利。此外,應持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將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調整成品油出口退稅政策,進一步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競爭。
加強石油價格研究,重視美國貿易政策的反復
石油價格波動對我國石化行業影響深遠。2024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79.82美元/桶,最后一個交易日價格為74.64美元/桶,全年呈現窄幅波動。2025年,國際機構普遍下調布倫特油價預測,市場均值預計在70美元/桶左右,波動區間為65~80美元/桶。2025年首個交易日價格為75.93美元/桶,略高于2024年同期的75.89美元/桶。當前油氣價格仍處于2020年10月以來的高位周期,但可能在“十五五”期間走出這一高位周期。在價格高位階段,建議企業制定有韌性的生產經營策略,主管部門出臺政策幫助石化企業跨越行業周期。同時,應加強石油價格研究,更好地管理市場價格波動風險,積極判斷價格拐點,抓住周期變化時機,做好應對措施。
此外,還需重點關注特朗普利用關稅等貿易政策打壓油價的影響。201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解除了持續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我國成為美國油氣出口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2020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原油量接近2000萬噸。2025年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中美石油貿易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上升。
總體而言,抓住外部環境轉換窗口期,優化石化行業發展模式,對于提升我國石化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閆建濤)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