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藥:需求升溫 價格弱穩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16





      3月6日,來到山西奇星農藥有限公司倉儲區域,映入眼簾的是一箱箱整齊排列、即將發往各地的產品。物流人員往來忙碌,仔細核對訂單信息,數輛貨車在不同區域有序裝貨。業內分析認為,農藥需求已逐步啟動,但基于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農藥價格或將處于低位整理態勢。


      需求陸續啟動


      時至驚蟄,氣溫逐漸回暖,蟄伏的害蟲與病菌開始活躍,各地農藥需求隨之啟動。


      “這邊的貨物是發往江蘇片區的,主要是蔬菜用藥;那邊貨物是發往河北片區的,那里的農作物比較雜,所以有小麥用藥,也有果樹清園用藥……”奇星公司市場部部長武榮祥介紹說。


      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防治處處長郭永旺在報告中指出,預計2025年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糧油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面積將達34.5億畝次,較2024年增加8%。


      據此推斷,作為防治糧油作物草蟲病害、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物資,農藥的需求預期將有所增加。


      “3—5月是北方春耕用藥的高峰期。當前主要是果樹清園用藥,以及設施冬棗病蟲害防治用藥。從年后開工至今,我們平均每日發貨量達3500多件。”武榮祥說道。


      “當平均氣溫穩定在5℃,小麥就會迎來年后第一輪用藥,主要用于防治蚜蟲、土傳病等病蟲害以及除草,這將進一步拉動農藥需求。”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生產資料公司經理丁保全表示。


      “隨著春耕臨近,殺蟲劑產品需求上升,目前下游按需正常備貨,多為剛需采購,外貿訂單也在跟進。除草劑市場活躍度有所提升,但價格震蕩,訂單推進較為緩慢。”這是隆眾資訊農藥分析師團隊的研判。


      價格保持弱穩


      2024年,由于農藥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市場競爭激烈,價格長期處于低位。


      “春節過后,農藥市場逐步從節日氛圍中復蘇,春耕需求開始顯現。然而,由于市場現有庫存較高,多數原藥供應依舊過剩,市場呈現供強需弱的格局。需求回暖暫時還難以提振農藥市場行情,多數原藥仍處于低位整理階段。”卓創資訊農藥分析師劉欣表示。


      據隆眾資訊監測數據顯示,3月殺蟲劑市場整體價格保持穩定。以吡蟲啉為例,截至3月6日,主流報價為7.4萬元/噸,與2月28日報價持平。供需博弈下,預計短期內殺蟲劑市場將以盤整為主。


      “3月6日當周,殺菌劑原藥市場交投有所增加,主力企業多在交付前期訂單,短期內原藥市場整體多維持穩價運行。例如,多菌靈原藥主流企業當周報價為3.3萬元/噸,與前一周持平。預計下周企業仍按排單生產,行情暫穩。” 隆眾資訊農藥分析師周雪萍介紹說。


      “除草劑方面,截至3月6日,草甘膦市場價格在2.32萬~2.35萬元/噸,與月初持平,同比下跌8.82%。卓創資訊預計除草劑市場將以穩中整理為主,波動幅度較為有限。”劉欣說道。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農藥一證一品政策正式實施,頭部企業憑借證件優勢,市場份額將持續擴大,而中小企業由于資源有限,可能面臨淘汰。企業和經銷商為維持現有市場份額,價格戰或許還會繼續。


      供應保障充足


      “奇星農藥是國家農藥生產定點企業,也是山西省規模最大的農藥生產企業。節前我們備貨量達25萬件,占年度銷售計劃的60%以上。目前,我們每天生產1000—1500件,供應充足,能夠滿足市場需求。”武榮祥介紹道。


      “3月6日當周,國內除草劑多數工廠開工情況良好,整體市場供應較為寬松,僅少數品種開工不足,存在階段性供需錯配。預計下周供應量有望增加。”隆眾資訊農藥行業分析師劉正宜表示。


      據隆眾資訊監測,殺菌劑原藥戊唑醇前期檢修企業仍在持續檢修,其他企業開工正常。苯醚甲環唑原藥目前主力企業開工限產,但市場供應量依然充裕。殺蟲劑方面,工廠裝置正常開工,市場整體供應穩定。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環保農藥的需求持續增長。


      “在生物源農藥方面,我們公司已推出d-檸檬烯制劑。年后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發貨,全力保障春耕供應。” 青島日盛源作物營養有限公司董事長毛麗強說道。


      “我們公司新研發的納米甲維鹽已實現批量生產,同時,2025年我們還有新品呋蟲胺·氟啶蟲酰胺正在加緊生產,即將投放市場。” 武榮祥表示。


      “近兩年,我們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納米農藥,包括聯苯菊酯·氟啶蟲酰胺納米殺蟲劑等。目前相關產品已陸續發貨,2025年,公司的銷售目標是突破1億元。” 邦農達(濰坊)作物科學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克說道。(王紅珍)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