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記者從中國氮肥工業協會了解到,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委托,由氮肥協會主導的《溫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合成氨/尿素》國家標準已經完成數據調研和標準草稿編寫,并已召開標準啟動會。目前,標準制定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
我國正處于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關鍵時期,就氮肥行業而言,合成氨、尿素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減碳降碳任務緊迫。2024年以煤為原料生產的合成氨的單位產品排放量為4.2噸二氧化碳/噸,年排放總量約為2.34億噸二氧化碳,尿素的單位產品排放量(含原料合成氨)為2.91噸二氧化碳/噸,年排放總量約為1.47億噸二氧化碳。
據介紹,2025年,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覆蓋范圍,石化和化工將是下一個重點研究的行業。合成氨、尿素行業急需精準計算整個行業的碳排放量,因此建立一系列相關標準很有必要。碳足跡標準規定了詳細的核算方法和規則,為碳核算、碳認證、碳標識提供了科學、統一的規范和衡量標準。通過碳足跡核算,企業可梳理各環節的碳排放,推動企業低碳轉型。
據了解,氮肥協會根據已發布的國家標準GB/T 24067-2024《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 量化要求與指南》中的“附錄H 具體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標準框架”中給定的標準框架結構,形成了此次制定標準的主要結構,其主要技術內容由標準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量化目的、量化范圍、清單分析、影響評價、結果解釋、鑒定性評審、可比性、產品碳足跡績效追蹤、產品碳足跡報告、產品碳足跡聲明以及相關附錄等10余部分內容組成。(郁紅)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