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大漲,化工市場迎變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0





      據新華社報道,由于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和中美新一輪經貿談判結果構成利好,國際油價在隔夜市場走強,11日早盤強勢盤整,午后漲幅明顯擴大,收盤時國際油價均大幅上漲。


      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17美元,收于每桶68.15美元,漲幅為4.88%;8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90美元,收于每桶69.77美元,漲幅為4.34%。


      油價走強,或將使化工市場迎來連鎖反應。具體如下:


      成本傳導


      作為化工產業鏈的“源頭活水”,原油價格上漲最先沖擊的是企業的成本端。但成本傳導并非“即時生效”。化工企業往往持有一定庫存,短期內仍可消耗前期低價采購的原油,這就導致成本上漲的壓力存在滯后性。當庫存消耗殆盡,新采購的高價原油投入生產,化工品價格才會被迫上調。不過,若市場處于供應過剩狀態,企業為了去庫存,可能選擇自行消化成本壓力,甚至降價促銷。


      具體來看:


      上游原料成本上升:原油是化工行業的基礎原料,油價上漲將直接推高石腦油、乙烯、丙烯等關鍵化工品的生產成本。若油價持續走高,PX(對二甲苯)、PTA等化纖原料價格也可能跟漲。


      中游化工品利潤承壓:塑料(PE、PP、PVC)、化纖(滌綸、錦綸)等產品的成本將隨之增加。如果下游需求未能同步回暖,化工企業可能面臨“高成本、低售價”的困境,利潤空間被壓縮。


      下游行業或迎漲價潮:若成本壓力持續傳導,涂料、橡膠、包裝材料等終端化工產品可能提價,進一步影響建筑、汽車、消費品等行業。


      需求博弈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原油大漲時,化工市場未必會“同頻共振”。2022年國際油價飆升至十余年高點時,化工品的跟漲步伐就顯得十分沉重:近油端產品(如丁二烯、二甲苯)雖有漲幅,但仍低于原油;而遠油端產品(如工程塑料、化纖)受需求疲軟拖累,甚至出現價格下跌。


      當前市場同樣面臨類似困境。近油端產品成本敏感性強,但終端需求若無法承接漲價,企業只能壓縮利潤空間。遠油端產品價格則更多受供需關系主導,若下游行業(如家電、紡織)開工率不足,即使成本上漲,產品也難以提價。


      破局之道


      面對油價上漲,化工企業正在尋找破局之道。一方面是庫存管理,如在油價上行周期提前囤貨,鎖定低成本原料。另一方面是金融手段,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等手段,來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此外,長遠來看,技術升級和差異化競爭是長久不衰的話題,企業必須持之以恒地研發新工藝降低原油單耗,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以提升議價能力。


      短期來看,油價受地緣政治和需求預期影響波動較大,化工企業需密切關注成本變化,靈活調整采購和庫存策略。長期若油價維持高位,行業利潤格局或面臨重塑。


      總的來說,對化工行業而言,油價上漲既是挑戰,也是產業升級的催化劑。行業中抗風險能力弱的企業可能因成本高企被淘汰,大型企業則通過規模效應、技術優勢和多元化采購,在洗牌中搶占市場份額。此外,油價上漲會倒逼企業加速綠色轉型,如為降低對原油的依賴,企業會加大可再生材料、生物基化學品的研發投入。


      而對于投資者來說,這一輪油價上漲也將重塑化工板塊的投資邏輯。那些具備成本轉嫁能力、技術創新優勢的企業,或許正迎來新的機遇。


      轉自:中化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