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廠出口訂單全被原料成本吃光,不減產等著當韭菜嗎?”近日市場中出現這樣的聲音。然而,事實上國內聚酯行業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減產保價”動作,5月滌綸長絲主流企業開工率從85%降至72%,試圖通過收縮供給來支撐價格。業內人士預判,在下半年上游供應量將增加而下游迎來淡季的情況下,聚酯產業鏈相關企業為緩解庫存壓力將繼續選擇階段性減產。
上游供應持續回升
精對苯二甲酸(PTA)是聚酯產業鏈的關鍵中間產品,而上游最主要的生產原料是對二甲苯(PX),在PTA價格中成本占比接近90%,兩者供應變化從成本端影響聚酯行業市場趨勢。
國信期貨研究團隊研判,上游PX至PTA端存累庫預期。PX方面,今年國內檢修力度不大,前5個月檢修損失量僅280.2萬噸,同比減少13.8%,特別是4至5月裝置檢修明顯低于同期。但是接下來,隨著亞洲集中檢修季步入尾聲,前期檢修裝置陸續重啟,行業開工率逐步提升。6至7月國內僅有天津石化、福佳大化、福海創及浙石化等裝置有檢修計劃,而海外日韓、東南亞及中東地區新增停車裝置亦不多。因此,PX總體供應量預期逐步回升。
而PTA方面也可能轉向累庫。近期,虹港、臺化、嘉通均有裝置重啟,雖然個別裝置停車檢修,但行業開工率明顯提升,目前處于近年同期較高水平。另外,逸盛大化、臺化相關裝置近期均有重啟計劃。
行業總體來看,7月起檢修裝置預期明顯減少,疊加570萬噸/年的新產能計劃在7至8月開車,國內PTA產量預計大幅回升,三季度可能逐步轉向累庫。
綜上,PX至PTA端總體供應量將呈增加態勢,使聚酯市場面臨供應壓力。
淡季來臨需求減弱
而下游方面,隨著氣溫日漸升高,7至8月紡織行業步入傳統淡季,織機行業開工率將呈現季節性下滑;滌綸長絲累庫及部分品種虧損擴大也同時施壓,聚酯下游需求將大概率邊際走弱。
近期需求端變化頻繁。國信期貨研究團隊在研報中指出,4月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進出口貿易沖擊明顯,外貿訂單下達遲緩,江浙織機開工率快速下滑,聚酯需求端承受壓力。而5月初市場釋放和談利好,海外出口訂單下達順暢,疊加國內夏裝銷售旺季,面料及坯布出貨好轉,織機開工大幅提升。但是,隨著訂單陸續交付,5月下旬需求壓力再次加大。
曲合財經研究團隊認為,過去幾個月,在低成本、搶出口、氣溫適宜的背景下,聚酯市場保持了開工率的韌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關稅下調清理了庫存。然而,聚酯企業目前正面臨一系列挑戰,中國對美出口高峰預計將于6月下旬逐步結束,隨著出口高峰的結束和內銷淡季的到來,未來需求面臨再次下滑的風險。
庫存承壓減產轉型
在供應端預期增加而需求端面臨淡季不振的供需錯配情況下,企業將選擇通過減產來緩解庫存壓力。
事實上,部分聚酯企業已經開始邁出減產的步伐。如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通過減產緩解庫存壓力。而浙江省的某頭部企業在今年5月已進行了兩輪減產。
曲合財經分析團隊認為,6月下旬以后,隨著高溫天氣的到來,企業在面臨高庫存壓力下或將選擇階段性減產,下游DTY工廠和布廠的開工率在穩定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再次下降。
但是業內人士認為,減產措施治標不治本。在聚酯產業鏈面臨諸多挑戰下,龍頭企業僅靠被動減產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主動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才是必然選擇。眾和昆侖(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表示,功能性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其利潤空間較大,有助于企業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龍頭企業積極探索轉型之路,而中小企業可能面臨產能出清的壓力。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則認為,聚酯產業鏈需要在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李冬鈴)
轉自: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