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煉油虧損源于成品油價格未調整到位


    時間:2011-04-29





    煉油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61.32億元,原因是受原油價格上升及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調整到位影響

    中國石油一季度煉油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61.32億元。中國石油將原因歸結為,原油價格上升、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調整到位。

    根據中國石油公布的一季報,按照中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國石油當季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70.02億元,同比增13.9%。

    在各項業務中,勘探與生產板塊實現經營利潤458.65億元,同比增長38.8%;成品油銷售業務盈利76.84億元,同比增長155.3%;煉油與化工板塊經營虧損人民幣36.92億元,其中煉油業務經營虧損人民幣61.32億元,化工業務實現經營利潤人民幣24.40億元。

    一季報分析稱,之所以出現這樣大幅的虧損,原因是受原油價格上升及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調整到位影響。

    不過,中國石油官方網站發布消息時,特意刪除了“國內成品油價格未完全調整到位”等字樣。

    中國石油宣稱,煉油與化工業務積極應對國際原油價格高位震蕩帶來的影響,充分發揮煉化一體化優勢,加強資源組織和投放,實現了裝置平穩高效運行。2011年第一季度,集團共加工原油250.1百萬桶,同比增長16.1%,生產汽油、柴油和煤油2200.0萬噸,同比增長16.9%,生產乙烯92.1萬噸,同比增長1.4%。

    中金分析師關濱此前對財新記者透露,中國石油的煉油業務成本是兩個月前的原油購買價格,因此兩大石油公司一季度煉油業務將“盈虧平衡,或略微盈利”。

    而在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期間,國家發改委還分別于2月20日零時將汽、柴油銷售價格每噸提高350元,自4月7日零時又將汽、柴價格每噸分別提高500元和400元。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季度石油消費“淡季不淡”。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思強在發布一季度能源經濟形勢分析時指出,一季度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6500萬噸,同比增長約13%,環比基本持平;原油加工量約1.1億噸,同比提高10%,環比則下降2%。

    中金分析師關濱指出,調價后兩大公司的煉油業務盈虧平衡點處于100美元/桶左右。

    中信證券此前分析稱,成品油價格調整能有效緩解企業原油成本上漲壓力,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油公司是重要的股價上漲催化劑。中信證券測算稱,成品油價格每調升100元/噸,將分別增厚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年化業績0.03元和0.16元。

    中國石油表示,二季度將繼續按照“平穩、均衡、效率、受控、協調”方針,加強生產經營協調與管理,提高運行效率和經營效益,確保實現今年全年發展目標。


    來源:財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