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投資煤化工需警惕產業化過熱


    作者:王松才    時間:2011-04-25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我國目前擬建煤化工項目投資金額和預算已經累計超過了1萬億。其中,僅山西省就已經明確要向煤化工領域投資8000億元以上。據初步估計,目前我國在建和擬建煤化工項目投資須以“數萬億元”計。

      目前,包括中海油、魯能、晉煤、中化、中煤、中電投、中國航天等在內的企業都先后趕赴山西、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等省投資煤化工。除此以外,五大發電集團進軍煤化工行業的步伐也在提速。

      固然,煤化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緩解我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求矛盾,調整能源結構,促進化工、鋼鐵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煤化工作為高耗能、高排放、對水資源消耗相當大的行業,對我國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煤化工行業存在重復建設、盲目規劃、無序擴張的情況,這也將對我國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產生了負面影響。

      早在2006年7月,國家發改委就發布《關于加強煤化工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要求各級主管部門暫停煤變油項目核準,一般不批準年產規模在300萬噸以下的煤變油項目。今年4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又發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表示收緊大型煤化工項目的審批,并再次明確列出禁批目錄,直至煤化工產業規劃出臺。

      《通知》指出,目前全國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項目新增用煤已超過億噸,各地規劃擬建項目新增用煤總量還有幾億噸。煤化工盲目建設和過度發展不僅加劇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響到合理控制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目標。

      雖然,上述《通知》中指出的問題其背后的推手是央企等大企業,但是地方政府扶持煤化工的熱情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究其原因,無非是央企的進入能給當地的GDP增長帶來好處,但一擁而上的煤化工項目將會給能源、資源帶來承載壓力,破壞當地環境協調發展。

      目前,雖然煤制天然氣等項目技術上相對成熟,但是否能夠做到商業化運行、產生商業效益還要受制于煤價、油價的變化。因此,在央企投資沖動和地方政府GDP掛帥的背景下,需警惕煤化工產業化過熱。


    作者:王松才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