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總署統計,去年我國涉及出口業務的太陽熱水器企業達230多家,已將太陽能熱水器產品出口到154個國家,出口額為2.5億美元。”4月2日,在浙江省桐鄉市舉行的“首屆光熱國際化高峰論壇暨國際新能源市場推介會”上,中國農村能源協會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委員會主任羅振濤表示,我國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已啟動“走出去”的步伐,并初見成效。
4月2至3日,國內外行業領導、專家、企業負責人、采購商等400余人齊聚本次論壇,并集中就“國內企業如何走出國門”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光熱產品“出海”大有可為
近年來,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視,以及太陽能熱水器明顯的節能減排作用編者注:1平米太陽能熱水器可減排二氧化碳320公斤,節約標煤120-150公斤,眾多國家開始采取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的激勵甚至是強制性政策措施,并由此推動了太陽能熱利用市場在全球的快速增長。
資料顯示,美國計劃在2013年至2021年間,每年投資5億美元補助“太陽能房屋”建設計劃,目標是在未來10年里新建1000萬個屋頂太陽能系統和20萬個太陽能熱水供暖系統,美國將因此成為重要的太陽能市場。
德國和澳大利亞也采取了類似支持措施。據悉,德國聯邦政府2008年提出市場激勵計劃MAP,決定列出5億歐元的補貼預算,根據集熱器面積大小給予不同程度的補助;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去年決定對在自2010年2月19日到2012年3月之前安裝的太陽能熱水器系統進行最高1000澳元/每臺的補助。
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朱俊生介紹,雖然目前看來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在歐洲,但東南亞和非洲亦具有較大的市場開發前景。
與此同時,國內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太陽能熱水器產品的產量也越來越大。調查數據顯示,與2005年相比,2010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從1500萬平方米增加到4900萬平方米,增長了3.2倍,其在今后幾年內還將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隨著國內太陽能熱水器市場漸趨飽和,開拓海外市場便成為國內企業的必由之路。
中國節能協會太陽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霍志臣表示,我國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產值735億,出口額接近20億元人民幣,相對于整個產業產值,出口額所占比重還非常小,也意味著我國企業在出口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方面仍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出海之路”并非坦途
盡管海外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開發潛力巨大,前景看好,但對于尚缺少“出海”經驗的眾多國內企業而言,要想順利走完這條“出海之路”并實現在海外市場的搶灘登陸卻并非易事。
“較之競爭日趨激烈的太陽能熱水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的利潤蛋糕無疑更大。”國際新能源市場總經理王燦陽分析道。但對于為數眾多且處于單打獨斗狀態的國內企業而言,它們目前缺少與國際市場對接交易的渠道和路徑,也難以形成較大的品牌推廣力度。
在浙江桑樂數字化太陽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磊看來,國內企業雖已將目光投向國外市場,但是經營思維并沒有改變,其集中體現是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這實際上一種非常短淺的做法,不僅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將影響中國熱利用產品的形象和品位。”馮磊說。
馮磊坦言:“我國光熱行業的品牌意識淡薄,沒幾個真正叫得響的品牌。每次到國外參加國際展會時,我都能看到很多面目雷同的中國企業,甚至企業之間還出現相互攻擊的現象,這說明我們在品牌化道路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
此外,缺乏對所進入國外市場政策法規、風俗習慣和產品標準的認識了解,不能按照本土化要求來制定發展規劃,這也是國內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存在的一大“軟肋”。國內一家知名企業就曾深受其害。
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剛剛開拓奧地利市場時,曾向其出口了一批太陽能熱水器產品。但由于對當地政策法規和產品標準的了解不足,所以并未足夠重視這批熱水器產品上一個不會帶來嚴重質量問題的橡膠圈所存在的易于脫落問題。
“國內并不會因為這個問題而被相關機構和消費者追究責任,但奧地利產品標準和法規卻要求我們必須更換存在問題的橡膠圈。”該負責人說,這一要求給他們帶來了巨大損失:原本多花2、3萬元便可解決的問題,現在卻因為花費更多的人力成本以及差旅成本,而付出了200多萬元的代價。
讓中國光熱產品布滿全球
面對前景可期的廣闊國際市場,業內人士為國內企業走向世界支招。
霍志臣建議,首先,國內企業在走出國門前,要充分了解不同國家的政策法規、風土人情,這有利于我們在出口和開發新產品方面更具有針對性。
“其次,要確保產品質量。”霍志臣表示,當前確實有些企業的產品很成問題,這將嚴重影響國內產品的整體形象,所以應將確保質量作為打開國際市場大門的重要一步。
霍志臣認為,最后,企業應該堅持產品的本土化發展策略。“產品走出國門的形式不管是建立分公司、合作辦廠,還是融資投資,一定要實現本土化,要充分發揮當地國家本地職員的作用,這有利于我們在安裝、銷售、服務方面做得更順暢。”霍志臣表示,做到這些才能讓中國光熱產品布滿全球。
在朱俊生看來,國內企業出口產品需做好兩方面工作。“第一,國內產品要符合出口國家的實際需求和使用習慣。如果產品出口到美國,就要生產適應其使用習慣的承壓性產品,而非國內主流的直排式產品。”朱俊生說,“其次還應注意做好產品質量控制、質量認證工作。雖然這些費用都很高,但會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
美國采購商Sunny Shower,LLC首席執行官Charles R.Chernack表示,中國企業要想進入美國市場,不僅要提高和保證產品質量,還要在提供安裝建議書、做好售后服務方面下功夫。“中國企業可以考慮在美國設立辦事處或組裝企業,這樣可以減少中間環節,在保證成本優勢的同時,還可以增加企業自身的盈利空間。”Charles R.Chernack說。
本次會議推介的國際新能源市場則為國內企業連接國際市場搭建了良好的橋梁和平臺。
據王燦陽介紹,該市場將于今年10月正式對外運營,目前已和30多個國家的新能源采購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國際新能源市場將成為這些采購方來華采購產品的首選目的地,其還將組建國內太陽能熱水器的優秀企業團隊向全球推廣國產光熱產品。
“我們計劃在全球設10個辦事處,目前已經設立3個。這就意味著入駐國際新能源市場的國內企業在國外設立了多個辦事處。如果有售后問題,可以通過辦事處反饋信息;還可以利用這些國外網點收集各國最新的政策、推廣活動與工程招標信息,并提供給國內企業。”王燦陽向表示。
來源: 國際新能源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