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醇汽油道路走偏 甲醇汽油呼聲漸高


    作者:劉勇    時間:2011-03-28





    “現在應該暫停乙醇汽油的推廣,加大甲醇汽油的推廣力度,不能再拿玉米煉油了。”23日,在青島舉辦的“第四屆山東地煉市場與發展峰會暨第三屆中外油商高峰論壇”期間,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下稱“石油委”)會長趙友山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乙醇汽油逐漸“走偏”

      2004年,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委出臺政策,在黑龍江等省區推廣使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試點,每生產一噸車用乙醇,國家給予1880元的補貼,并且減免一切稅收。

      “這項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既可以發展石油替代能源,又可以消化國家庫存的陳化糧。但這一政策出臺之后,所有的酒精廠都以消化陳化糧為名搶購玉米,導致新上市的玉米被搶購一空,造成了飼料嚴重短缺,極大地影響了養殖業的發展。”趙友山在提交給溫家寶總理的報告———《為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確保養殖業飼料穩定供應,建議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趙友山進一步分析說,“汽車與百姓爭玉米”,導致國內去年首次出現玉米凈進口狀況,并推動了玉米價格的上漲,而玉米制乙醇汽油的產量相對于國內的汽油需求來說微不足道。根據石油委的調研,我國目前仍有1000萬噸乙醇汽油制造產能,按3.3噸玉米制一噸乙醇汽油的行業生產水平計算,每年需要3300萬噸玉米原料。”

      目前,一噸國產玉米的價格為2200元左右,進口玉米的價格為每噸2600元左右。“從成本上計算,乙醇汽油并不便宜。生產一噸乙醇需要3.3噸左右玉米外加1.5噸煤,一噸車用乙醇的成本高達8000元以上。”

      據導報記者了解,目前黑龍江省已經準備叫停乙醇汽油的使用。

      不過在乙醇生產廠家看來,不存在與人爭口糧的問題。廣東湛江新天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疆呼圖壁縣新天馬玉米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耀東對此表示,2006年歲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要求堅持“因地制宜、非糧為主”等原則發展生物乙醇燃料。“現在基本上都是用木薯來制乙醇。”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副總工程師張福琴告訴導報記者:“我國燃料乙醇的發展方向是非糧乙醇,這也是國家鼓勵的。”

      按照張福琴的說法,燃料乙醇的生產原料很多,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甜菜、甘薯、葛根等非糧作物,還有農作物秸稈、廢棄皮殼等。“采用非糧作物生產乙醇,對我國的糧食安全和燃料乙醇的可持續性發展非常有益。”張福琴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