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國對雙酚A奶瓶禁用存爭議 中國持觀望


    作者:張淼    時間:2011-03-14





    歐盟禁止在奶瓶中使用雙酚A的消息正在中國持續發酵,媒體報道中屢屢出現的環境雌激素、致癌、糖尿病等字眼刺激著公眾脆弱的神經。中國衛生部也已明確表態,正對禁用雙酚A奶瓶征求公眾意見。

    而與此同時,禁用令并不能遏制爭議,即便在歐盟內部,有支持使用雙酚A的科學家認為,歐盟的決策過于“超前”,甚至認為是基于政治上的考慮,而非科學上的。

    雙酚A的應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由于它能使塑料制品變得堅硬而透明,上世紀六十年代始,被添加到食品包裝材料中,用于制作奶瓶和食品飲料金屬包裝罐的內襯。但在最初的三十年里其安全性并沒受到關注。直到1992年,科學家DavidFeldman在一次實驗中意外地發現了雙酚A具有模仿雌激素的作用,學術界才重視其健康隱患的研究。從2000年至今,僅歐盟食品安全局參考使用的就有上千個研究結果顯示,雙酚A對實驗動物的健康產生了危害,可能引發癌癥、肥胖癥、糖尿病、生殖障礙和神經系統紊亂等多種疾病。此時,由于各國政府沒有明確管制態度,雙酚A產業蓬勃發展,2008年的年銷售額超過了60億美元。而近年來,國外廠商亦陸續在我國建設雙酚A生產裝置,產業快速發展。

    最早開始淘汰雙酚A的是日本,但并非由政府發布禁令,1998-2003年期間,日本的相關行業自發對食品和飲料金屬包裝罐的內襯和兒童午餐盒中的雙酚A進行了淘汰。到2008年,加拿大、丹麥、挪威、德國、法國等國家都陸續禁用。即便是化學品管理相對較“弱”的美國也于今年的1月份,提出禁止在所有食品和飲料容器中使用雙酚A的法案。

    如是看來,歐盟的決策不僅不“超前”甚至可以說是“滯后”。

    超前論的基礎是對于雙酚A的危害性的爭論,緣于像雙酚A這種環境激素類的物質的致病機理通常是復雜而又漫長的。簡單來說,現有的科學證據表明雙酚A具有“潛在”的危害性,但其具體危害機理卻有待進一步厘清。

    對于決策者而言,要么選擇等待有充分的科學研究證明其危害機理,這可能要再等上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要么就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采取行動。前一種選擇的后果就是使雙酚A繼續不受限制地存在于食品包裝或容器中,直到科學家找出最終答案。但最終答案的揭曉可能為時已晚。特別是對于雙酚A的高風險人群,如代謝能力還未發育完全的零至六個月大的初生兒來說,第一種選擇顯得冷酷無情。

    在人類的現代史上,我們因為選擇繼續“觀望”而犯過很多難以彌補的錯誤。從最早發現石棉的危害到真正采取禁止行動,人類等待了整整一個世紀,有無數人在這種“觀望”中罹患疾病。農藥滴滴涕與瘋牛病的故事與之類似。而禁用雙酚A奶瓶體現的是從教訓中汲取的智慧,它不僅不能算超前,反而還有些姍姍來遲。


    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張淼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