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油價漲幅超紅線 成品油調價機制改革難推


    時間:2011-02-14





    春節期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引起了投資者的極大關注。尤其是國際油價,已強勢上漲近半年,卻絲毫不見疲態。就在春節長假7天期間,國際原油價格標桿之一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僅僅短暫回調,便重新站上每桶100美元大關。

    國內成品油價格是否會因此在近期遭遇出其不意的上調?這對本已嚴峻的通脹形勢又將有何影響?今年國際油價是否還會像去年一樣強勢上漲?這對資本市場又將帶來怎樣影響?早報記者特邀業內人士及知名學者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

    國際油價已強勢上漲近半年,卻絲毫不見疲態。就在春節長假7天期間,國際原油價格標桿之一的布倫特原油價格僅經歷了短暫回調,便重新站上每桶100美元大關。

    至此,根據息旺能源計算,以12月21日為基準期的三地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在春節后的首個交易日也已從節前的7.77%一舉升至9.49%(在隨后的2月12日更是突破10%)。這早已達到國家發改委給定的油價上調條件。

    國內成品油價格是否會在近期遭遇出其不意的上調?這對本已嚴峻的通脹形勢又將有何影響?今年國際油價是否還會像去年一樣強勢上漲?這對資本市場又將帶來怎樣影響?早報記者特邀業內人士及知名學者對這些問題一一作答。

    嘉賓包括:息旺能源資訊總監儲節旺、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丁少恒、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張經明。

    國際油價料震蕩走高

    成品油調價陷入兩難

    嘉賓觀點:最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抗通脹措施,比如加息,如果此時再立即出臺與控制通脹方向相反的措施,比如上調油價,確實有點難。

    東方早報:隨著國際油價飆漲,國內油價上調壓力在春節后明顯加劇。你認為國家發改委何時可能上調油價?

    儲節旺:如果近期要調,估計就是2月底之前調;如果不調,就要等到“兩會”之后了。現在已經很難預計國家什么時候會進行調價,因為國內通脹壓力很大。最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抗通脹措施,比如加息,如果此時再立即出臺與控制通脹方向相反的措施,比如上調油價,確實有點難。所以我估計短期內國家還是會選擇穩一穩。

    總的來說,去年兩大石油公司的利潤還挺不錯的,所以國家也確實可能選擇讓兩大油先承受一會壓力,比如煉油部門可以先犧牲一點利潤,為控制通脹做貢獻。

    其實最近國際油價的走勢也比較復雜,在埃及局勢逐步緩和之后,布倫特依舊上漲,而WTI原油價格(編注:主要反映美洲地區需求)卻持續走低。現在(2月12日)布倫特和WTI的差價已經達到15美元快16美元了,這在之前是相當少見的。

    東方早報:你如何判斷今年國際油價走勢?如果油價持續上漲,對國內的通脹形勢又有何影響?

    儲節旺:今年國際油價將震蕩走高,區間可能在80美元/桶到110美元/桶之間,均價我估計在85美元/桶到95美元/桶之間。走高的過程不會是單邊向上的,我估計一季度、二季度會沖高,然后回落。

    國際油價走高對中國通脹的影響較大,進一步的上漲會使成品油、天然氣、液化氣的價格也隨之走高。

    林伯強:從大趨勢上看,油價應該是會向上走的。2010年國際油價的均價在80多美元一桶,我預計今年會上一個臺階,到90多美元一桶。同時不排除某個點,最高油價超過100美元,甚至110美元一桶,這都是有可能的。

    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的直接影響不大,因為中國的能源結構很特殊,煤炭占比在70%以上,油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還不過20%。其真正的影響是間接影響,會帶動煤炭、糧食等大宗商品的上漲,從而從上游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代表通脹嚴重程度)產生極大的傳導效應。

    丁少恒:我的判斷是區間在80美元/桶-110美元/桶。但即使突破100美元,也是短期。均值應該是在90美元/桶。全年大部分時間在80美元/桶-100美元/桶之間運行。

    東方早報:你認為今年影響國際油價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林伯強:油價長期上漲的趨勢是由基本需求確定的。現在國際能源的格局是發達國家需求疲軟甚至下降,但是下降幅度非常小。而中國和印度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則是國際原油價格的重要支撐力量。需求強勁,而且增量不小,因此未來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主要看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

    就短期波動因素而言,主要就是美元的貶值了。美元上漲,油價往下,美元下跌,油價上升,每天都會有這樣的效果,畢竟國際原油是以美元標價的。但是與供需關系的基本面相比,美元因素不是最主要的。

    儲節旺:取決于歐美經濟復蘇的程度,2011年歐洲的經濟應該還是不太樂觀的,如果恢復得比較好,那么會起到一個推高的作用。反之如果再爆發主權債務危機,那么會拉低油價。

    此外,今年的油價走勢還取決于美元的狀況,如果其不改量化寬松的政策,美元繼續貶值,那么油價也會走高。

    最后一個,但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突發事件,比如朝鮮半島、伊朗等地區發生戰爭,那么對油價的推升作用將是所有因素中最顯著的,但是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

    丁少恒:最近油價升得比較快,有特殊原因。譬如,諸多突發事件的影響。從今年全年來看,影響國際油價的基本因素主要還是供需基本面和美元兩個因素。

    從成本上看,主要產油國的投資項目必須滿足不虧損,在目前的形勢下,需要維持在60美元/桶-80美元/桶之間。OPEC或者主要開發國都希望油價不低于開采成本。這就極大地消除了大幅回落的可能,也就使國際油價有了保證的底線。

    成品油調價

    或由國家發改委直接定

    嘉賓觀點:新調價機制的變化方向應該是調整時間縮短,變化幅度變小。估計“兩會”結束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只要國際油價進一步上漲,那么出臺新機制的可能性就不大。

    東方早報:各方一直在關注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改革,甚至有消息說“兩會”前后將會出臺相關政策,對此你怎么看?

    儲節旺:新調價機制的變化方向應該是調整時間縮短,變化幅度變小。我估計“兩會”結束后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只要國際油價進一步上漲,那么出臺新機制的可能性就不大。

    林伯強:在“兩會”前后出臺新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可能比較困難。因為2011年的主調子還是反通脹。如果出臺新的調價機制,那么肯定會推升CPI。具體什么時候出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還是看未來國際油價的走勢了,如果國際油價跌下來一些了,那么出臺就容易多了。

    丁少恒:怎么改的方面,現在比較明確的有:

    首先是周期。去年底就有說法是,從22個工作日變為10個工作日,這個方案已經上報了,應該說比較確定了。

    第二個是調價主體,以前是發改委提議,國務院最后定。現在討論基本形成兩個方案:一是仍舊由政府定,但不再提交國務院最后定奪,而是國家發改委直接決定;第二是幾大石油集團商議,然后決定調不調。這兩個方案都上報國務院了,上面最后決定還是采用過渡一下的方式,就是偏向由國家發改委直接來定,無須通過國務院。

    對于改革,我還有兩方面的建議:掛靠油種是否可以變化。現在盯住的這三個,其中有的交易量、產量都不大,不能反映全球水平。最明顯的就是沒有把WTI納入。我覺得最好納入,因為美國經濟雖然衰弱,但還是能主導油價。

    另外就是計算公式了,原來的說法是油價在80美元/桶以下,保證一定的利潤率,然后80美元/桶到100美元/桶要逐步扣減利潤率。但這個公式是在2008年底推出的,那時金融危機剛爆發,油價大致在30美元/桶-40美元/桶之間,對應低油價的那個公式是可以的。現在油價回到正常水平,80美元/桶以上,如果還按照金融危機時的經濟背景來定,將對國內煉油企業生產積極性產生打壓。如果油價長期在90美元/桶以上,怎么辦?所以未來的公式各個區間可以適當調高。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