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主流觀點:產業發展將由規模擴張回歸理性通道
1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聯合對外發布醞釀多時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準入條件》),明確了多晶硅項目的規模、能耗等關鍵性指標,為多晶硅產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據記者了解,隨著國家抑制產能過剩政策出臺,當前國內多晶硅產能過剩局面已經有所改觀。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準入條件》出臺后,產業發展將邁上理性通道,優勢企業將獲得更大的生長空間。
據了解,工信部與國務院在2009年8月、9月先后出臺了《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和《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多晶硅列為產能過剩行業。隨后,國內多晶硅項目審批就基本陷于停滯,此后建設的項目均為此前已經獲得審批的項目。
其實,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后出現的多晶硅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等問題,業內一直就關注著《準入條件》的出臺。寧夏發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懷興曾對記者表示,國內多晶硅市場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出臺的行業準入門檻會有多高,很多企業都在擔心。
在生產規模與技術設備方面,《準入條件》明確要求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3000噸/年,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1000噸/年。同時,多晶硅企業應積極采用符合準入條件要求的先進工藝技術和產污強度小、節能環保的工藝設備以及安全設施,主要工段、設備參數應能實現連續流程在線檢測。
在資源回收利用及能耗方面,《準入條件》要求新建多晶硅項目生產占地面積小于6公頃/千噸,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80千瓦時/千克,到2011年底前小于60千瓦時/千克,引導、支持多晶硅企業以多種方式實現多晶硅—電廠—化工聯營,到2011年底前淘汰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等。
此外,《準入條件》要求現有多晶硅企業編制并報送《多晶硅行業準入申請報告》,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工信部將通知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責令其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企業應當逐步退出多晶硅生產;對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將按照準入條件對其進行論證和核準。
長城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準入條件》出臺后,多晶硅產業或將迎來整合,一些較小的、技術水平較低的多晶硅產能將被淘汰出局,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產能則將在市場上站得更穩,行業可能會出現逐步趨向寡頭壟斷的格局。
該報告還認為,多晶硅“產能過剩”,過剩的是落后產能。2009年多晶硅行業曾被認為產能明顯過剩,但2010年政策原因導致歐洲光伏市場極其火爆,以致年中我國多晶硅料嚴重短缺,現貨價格一度沖高至100美元/千克。另據海關數據,2010年前11個月多晶硅進口近4.2萬噸,約占國內總需求的一半。可見,國內的供給并不能滿足需求,多晶硅“產能過剩”實際并不存在,過剩的是落后產能,在多晶硅價格回歸正常后落后產能盈利能力不足,必將被市場淘汰。
另據了解,建設3000噸/年的多晶硅產能需要25億元左右的初始投資,同時還要求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中信證券分析認為,這兩項直接抬高了投資門檻,有利于大企業集團發揮規模優勢,提高市場份額,降低生產成本。渤海證券也分析認為,《準入條件》的出臺有利于具有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的大型生產企業,隨著多晶硅利潤趨于合理以及下游電池組件需求增大,擁有長產業鏈的光伏生產企業發展前景更值得看好。
受多晶硅《準入條件》發布利好消息提振,1月26日國內多晶硅概念股票早盤活躍。早開盤時兩市僅多晶硅板塊翻紅,盤中逆市上揚,板塊內多股漲勢良好,樂山電力、川投能源、鄂爾多斯漲幅超2%,孚日股份、江蘇陽光、天威保變、航天機電均翻紅保持震蕩上揚趨勢。
來源:中國化工報 作者:孔凡濤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