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除草劑需求增長種植結構調整


    時間:2011-01-17





      2010年中國除草劑市場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每年國內使用除草劑有效成分達8萬噸以上。未來10年,全國化學除草面積可能會增加0.31億公頃。

      隨著中國農業種植結構及經營模式的變化,種植業已向高附加值農產品生產方向發展。經營模式將由現在粗放松散單一型逐步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農業耕作栽培方法的改變也促進除草劑的需求量大增。

      高效低毒產品將成主流國內農藥市場先后有100多個除草劑產品投入使用,使用面積前20位的產品占到全國農田化學除草總面積的75%左右。一些大型品種如甲草胺、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氯樂靈、殺草丹等銷售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出現大幅度增長的則多為本世紀初上市的新產品。

      國內水稻田使用除草劑已有20余年,稻田稗草對專業殺稗劑二氯喹啉酸、莎草和闊葉草對芐嘧磺隆都產生了抗藥性。另外,近年來國內不斷推廣水稻輕型栽培,對水稻田雜草的防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氟吡磺隆可濕性粉劑韓樂盛因能解決當前防治水稻稗草和闊葉雜草的難題而受到市場青睞。國內企業開發生產的殺稗劑新品種禾草敵禾大壯、禾草丹、吡嘧磺隆、雙草醚在水稻田除草劑市場也占有一定的份額,主要是由于我國水稻免耕田長期單純使用草甘膦和百草枯除草,抗性雜草種群普遍上升。在江浙滬和兩廣地區,近年來新型觸殺性除草劑克草快克草敵使用上升,尤其對草甘膦和百草枯產生抗性的雜草具有高效,成為農民的當家品種。

      另一方面,小麥價格的提高,使黃淮海流域和長江流域小麥面積大幅增加。上世紀80年代初,麥田除草劑品種主要以丁草胺、2甲4氯、2,4-D丁酯為主。苯磺隆作為一種高效、低毒、安全的新型麥田除草劑,市場需求大增。另外,進口超高效除草劑驃馬精噁唑禾草靈、麥喜麥極、 大能、麥佬啶磺草胺等品種市場需求呈上升趨勢。

      玉米田除草劑中,專利到期品種煙嘧磺隆的出現打破了乙草胺、莠去津一統天下的局面。到2009年5月31日,共有24家國內企業和1家國外企業登記生產原藥,全國產能2000噸/年,內需原藥500噸/年,出口1500噸/年左右。煙嘧磺隆由于價格低于進口品種,近兩年每到旺季,產品都出現緊缺。

      我國用于玉米田的除草劑品種較少,特別是苗后莖葉處理除草劑更少,煙滅磺隆是最有發展潛力的除草劑產品之一。

      除草劑產能嚴重過剩2010年,乙草胺等旱田芽前封閉除草劑壓貨嚴重,莠去津等三嗪類除草劑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購買力下降,企業出口數量明顯下降。其次,國外轉基因玉米、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國內糖價的低迷,嚴重挫傷了蔗農種植的積極性,從而導致莠去津等三嗪類除草劑使用量大幅下滑,生產企業不能正常運轉。莠去津原藥由2008年3.8萬元/噸下滑至目前的1.6萬元/噸以下,下滑幅度達57.9%。

      草甘膦方面,因連續兩年銷售不暢,庫存產品還面臨著過期的壓力。出口企業銷售困難,盈利水平降低,甚至虧損。對2008年下半年以來新開工投產草甘膦的生產企業影響很大。據統計,國內現有草甘膦生產企業124家,原藥產能103萬噸/年,而國內使用量在5萬噸/年左右,全球年使用量在60萬噸。產能過剩使草甘膦出口價和國內價已接連創出新低,原藥價格為19000元/噸。從2010年7月15日國家開始取消草甘膦出口退稅主要是從抑制出口,解決產能過剩方面考慮。相關企業調整了國內外的銷售比例和結構,將部分草甘膦由出口轉內銷。由于國內市場已飽和,國內市場價格進一步被壓制,市場競爭程度加劇。

      目前,國內重復登記除草劑現象十分嚴重。芐嘧磺隆國內有147個廠家爭先登記,占國內廠家總數的39.3%,登記制劑總數達到303個,占國內廠家登記制劑總數的28.1%。苯噻酰草胺有57個廠家登記,制劑登記總數71個,混劑59個,其中57個是與芐嘧磺隆的混劑。

      國內百草枯的年生產能力已達5萬噸,占全球總產能的80%左右,現已成為僅次于草甘膦的第二大除草劑,但百草枯的使用面積遠不如草甘膦,主要是因為抗百草枯的轉基因作物研究較少。草甘膦降解后生成磷肥,有利于農作物生長,而百草枯降解后有殘留污染,這也限制了其發展。由于產能過大,價格競爭加劇造成利潤低下,在已登記的234家百草枯生產企業中,開工率不足30%。

    來源:中國化工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