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化工企業掀起在華投資“第二波”


    作者:顧定槐    時間:2011-01-17





    歲末年初,在中國“十二五”開局之際,巴斯夫、拜耳、塞拉尼斯、朗盛、亞什蘭等十多家化工公司,紛紛傳出增資中國的消息。與本世紀初外企大規模入駐化工園區置地建廠,掀起第一波投資熱相比,此輪投資的特點是在原有基地上的擴建,或擴大產能,或延伸下游產業鏈,或建立技術服務中心,以及立足東部基地,向西部地區拓展。

    承諾在華長期發展戰略

    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許多國外公司評估中國未來市場時認為,中國已進入轉方式、調結構新時期,擴大內需、城市化和節能減排等舉措將為市場提供巨大的商機。因此,跨國公司紛紛承諾致力在華長期發展,并提出戰略實施規劃。

    德國巴斯夫公司在兩年前就制定“巴斯夫亞太區2020戰略”,提出屆時亞太區銷售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70%的產品來自本土生產。為實現目標,巴斯夫計劃在2014年前在亞洲投資約14億歐元,重點在中國。一年多來,巴斯夫在華新增投資不斷。2010年12月,巴斯夫宣布,斥資約5500萬歐元用于上海浦東生產基地的擴建,其中包括新建創新科技園以及巴斯夫大中華區總部大樓。巴斯夫還計劃在2015年前,在重慶建造世界級年產40萬噸二苯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生產基地。

    朗盛也在中國實施了有機增長和外部增長的“雙軌成長”策略。兩年來,朗盛在中國已收購金卓化工、波力奧化工。2009年5月完成了其青島高性能橡膠研發中心的二期擴建。2010年4月,朗盛宣布擴大其無錫生產基地塑料復合物工廠產能;9月,年產3萬噸丁腈橡膠的朗盛-臺橡公司在南通開工興建;12月又宣布,投資4000萬美元在常州新建年產能5萬噸的皮革化學品廠。朗盛表示,計劃到2015年實現公司主要利潤指標80%的增長,而中國是朗盛實現這一目標的全球重要市場之一。

    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大環境

    2010年,在華跨國公司的經營形勢已有明顯好轉,生產和出口得到良好恢復并有大幅度增長。同時,快速成長的中國經濟正在調整結構,全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市場的巨大潛力增強了外商在華長期發展的信心。

    在新一輪投資中,外商主要采取增資擴產方式。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尚玉英結合上海情況分析:“目前外商要在上海發展,靠新增土地已經很難,但已在上海扎根的外企,正在通過追加投資,融入上海產業轉型升級的大環境,2010年此類增資已占全市外商工業投資比重的60%以上。”

    2001年,拜耳投資逾20億歐元在上海化工區建設了一體化基地,形成世界級規模的MDI、甲苯二異氰酸酯(TDI)和聚碳酸酯原材料生產。去年12月,拜耳在上海宣布,計劃到2016年大幅擴大其高級別材料在中國的產能,在拜耳上海基地將繼續投資約10億歐元,使MDI產能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100萬噸/年,擴產高性能聚碳酸酯,使其年產能達到50萬噸,聚碳酸酯業務全球總部將從德國移師上海。這些項目意味著拜耳利用原生產基地的擴產,用不多的投資和資源,就能實現產能增加一倍以上。拜耳集團董事會主席馬爾金·戴克斯道出了公司目標:“未來五年,希望拜耳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增至50億歐元左右。”

    英威達在華的“二次創業”也主要依靠擴能。為應對優質氨綸纖維需求大幅增加的市場預期,英威達對其廣東的合資公司增資9960萬美元,提升其佛山氨綸工廠產能,產量將在原來基礎上翻番,計劃今年投產,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氨綸工廠。同時英威達還對上海青浦纖維工廠進行擴建,使該廠至2013年產能翻番。塞拉尼斯日前也宣布,在其中國南京基地建造新設施,利用新近研發的先進技術,以煤、天然氣等為原料生產工業乙醇。

    拓展下游加強研發服務

    新一輪投資熱的另一特點是:進一步貼近市場,發展產業鏈中下游的高端和專用型產品,同時加大研發中心建設,建立客戶技術服務網絡。

    投資下游將創造更大價值。巴斯夫和中石化的揚巴擴建項目,主要生產下游化學品中間體和專用化學品,應用于農業、建筑、電子、醫藥、汽車、化學品制造等各行業。巴斯夫在廣東惠州建10萬噸分散體工廠,主要生產用于造紙業的羧基丁苯(XSB)膠乳。近期,拜耳材料科技宣布,已預留1.1億歐元將在上海、重慶和另外三個城市建造五個客戶配套設施,加強定制化生產和深加工。

    另外,世界級研發中心也紛紛落戶中國,在上海就有外資研發中心317家。投資數億美元的上海陶氏中心已于2009年啟用;道康寧中國商務技術中心于2010年12月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幕;去年底巴斯夫亞太區創新科技園在上海浦東奠基;塞拉尼斯也在上海張江建造商務技術中心暨亞洲區總部,已于今年1月正式運行。

    來源:中國化工報 作者:顧定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